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推动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座谈会,10月13日在中国教育报刊社10层会议室举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党委教育工作部门的分管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分管校领导,河北师范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社科司有关负责同志,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翟博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唐景莉主持。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xml:namespace>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看作是这一学科的“扬帆起航”,那么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已具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而创新计划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了发挥学科支撑和学科引领作用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视界。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
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必须立足于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教材建设这个基础,教学改革这个关键,教师队伍这个根本,学科建设这个支撑,胸怀全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
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
北京市委教工委大力度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带动学科发展;以扬帆资助计划、择优资助计划、领航学者计划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以课程改革示范点、网络教学资源支持平台等改善教学保障,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迎来了黄金年代!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
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创新计划》,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首批76名特聘教授已到高校授课。扎实推进29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项目,组织实施省内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处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树立“一体化”理念,聚焦教材教师和教学关键要素,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不同学段间的纵向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哲社课程的横向贯通、校内外资源统筹运用的特点和规律,挖掘课程思政功能,全面深化改革。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多年来清华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根本转变;实施因材施教新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模式;推行教学相长新手段,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学生“反哺”老师的主动性和作用性;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慕课)及混合式教学新探索,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去年5月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了旨在将“立德树人”与新时期社会主义高端外语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主要是探索构建“大思政”理念下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发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作用,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困境。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河北师范大学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抓住教师队伍关键,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通“真知课堂”与“行走课堂”,增强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感染力,实现师生共育。优化全员育人环境,长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果。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要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一要“接天气”,要忠实地实现党和国家的课程目标。二要“接地气”,要与高职教育中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互动。三要“接人气”,要促进学生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信心。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性战略环节是如何把“讲什么”与“由谁讲”、“怎么讲”同步协调起来。为此,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和教学方法环节瞄准创新着力点,构建结构精致内容一体的教学专题群、集聚优质资源的队伍合力结构、学理性与实践性兼容的教学方法。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
北大提出了建设“北大气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目标和“在马言马”的学院发展原则,陆续启动了学院和学科建设发展的系列工程,成立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校长挂帅负责实施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工程。学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龙头是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否搞得好,关键在于领导是否真正重视。跨学科、多学科的协同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动力。要坚持科学导向、价值导向和实践导向,积极探索“系统教学、专题讲授、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总编辑
实施《创新计划》,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途径,在全社会营造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工作态势。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 总策划:唐景莉 监制:李石纯 组编: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