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在吴忠博物馆里的文化追溯,让尘封的历史诉说文化的厚重与辉煌;一次在宁夏伊利乳业现代化车间的深度访谈,让学生们触摸到“产业报国”的澎湃脉动;一次在烈士陵园的庄严祭扫,让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直抵心灵;一趟走进金花园社区的生动体验,让“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民族团结故事变得可感可知; 一次在宁夏移民博物馆和弘德村的实地探访,让学生们深刻感悟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一次在牛家坊村的实地走访,让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生动铺展;一堂在黄河军事博览园的沉浸教学,让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在心中巍然矗立…… 这些生动鲜活的场景,正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倾力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缩影。

借助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是高校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行走的思政课”是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创新的“八个相统一”原则,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路径等方面,提供了实践样例。

2025年以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吴忠市域内职业教育沃土,深耕宁夏独特的大思政教育资源,打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将思政教育的广阔天地拓展至火热的实践一线,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校外十大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吴忠博物馆、初心馆、涝河桥烈士陵园、利通区牛家坊村、黄河军事博览园、宁夏移民博物馆、金花园社区、吴忠国防教育中心、宁夏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宁夏水利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精心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教学实践,将宁夏火热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转化为鲜活教材,使思政教育从“平面讲授”走向“立体浸润”。学院两年累计开展50余场主题鲜明的实践教学活动,覆盖7个二级学院各专业2500余名学生,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丈量发展、汲取养分,感悟思想伟力,在扎根宁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凝聚奋进力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深耕区域沃土
构建“多维一体”大思政育人格局
立足区域,依托优势资源提升课程质量。重视区域资源开发整合,紧密依托吴忠本土市情,精准聚焦蕴含的红色基因、民族共融、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现代产业等丰富资源。将十大实践教学基地科学归类整合,深入挖掘结合思政课各课程和章节内容,打造“红色铸魂”、“民族聚力”、“乡村振兴”、“文化润心”“安全教育”、“产业报国”六大主题,构建起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多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将理论课堂搬到社会大场景中,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多方联动,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学校将“行走的思政课”作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在经费保障、车辆调配、师资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有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等合力推动,上下贯通,实现联动,为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现与校外10个基地挂牌,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形成研究共同体。思政教师与基地讲解员、村支书、企业工匠、社区工作者等 “加盟”思政育人队伍,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解读,提升育人实效。师生在行走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学思悟行,做到身动、心动和行动。

紧扣民族院校职教特色。结合民族院校特色,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挖掘吴忠本地各场馆、基地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活动设计紧密结合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如农牧科技、广告艺术设计、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特色,凸显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思政课的独特魅力。结合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来源于宁夏,将理论知识、国家战略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宁夏(吴忠)实践案例。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由小而大、由表及里,由“爱乡”到“爱国”,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并能够将所看所想、所学所获转化为奉献社会的青春之力。

融通“学思践悟”
打造知行合一的育人范式
“学”字为先,课前精研深学。以教研室为中心,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基地资源内容,精心打磨《“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基地明确教学目标、核心知识点与实践任务。学生分小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卡》,内含预习资料、核心问题、调研指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进行知识储备,明确实践方向。
“思”字为核,课后反思内化。实践中,学生依托《实践教学任务卡》,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小组研讨、进行成果制作(如微视频、调研报告)等形式,梳理所见所闻所感,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将感性体验初步升华为理性认知。
“践”字为要,课中沉浸深行。在基地现场,依托实景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教学。在宁夏移民博物馆、弘德村沉浸式体验民族团结进步生动实践,厚植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烈士纪念碑前讲述信仰的力量,在国防教育基地解析国家安全形势,在牛家坊村的探讨乡村振兴密码,在伊利现代化车间感悟科技强国与工匠精神,在金花园社区学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等。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互动体验、现场讨论,实现深度参与和体验。
“悟”字为魂,成果转化践行。学院举办实践成果分享会、优秀作品展、主题宣讲等活动,鼓励学生将实践所得内化为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成功举办学院首届思政课实践展演活动,连续两年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大学生讲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作品17部,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学生从“参与者”变为“讲述者”、“践行者”,用青年视角传播实践感悟,实现思想认识的深度升华与价值引领的有效延伸。

聚力育人实效
谱写“青春践悟”新篇章
“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场场活动,更在青年学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结出丰硕的育人果实。
“我们都很感兴趣“行走的思政课”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在实地教学、参观,理论的讲述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具象化了,收获意义很大,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作为一名吴忠籍的学生,以前觉得“英雄”在课本上,离我们很遥远,今天在涝河桥烈士纪念聆听涝河桥战役的革命历史,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英雄事迹,有些牺牲的革命烈士当时和我们年龄都差不多,深感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以前觉得‘国防安全’离咱挺远,参观了银川黄河军事博览园,第一次亲眼看到影视片中的很多军事装备,太震撼了,听了讲解员讲讲述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真不容易啊,原来守护安宁,真不是一句空话。”
“参观了红寺堡移民博物馆和弘德村扶贫车间在,见证了贫困群众搬迁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感受到脱贫攻坚的不易,听刘克瑞叔叔介绍到自己生活的变化,由衷的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我也相信乡村也有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牛家坊村太颠覆我想象了!谁说农村就是土?人家那是生态美、产业兴!看到村支书讲述村庄以前的日子和现在生活的变化,让我觉得‘乡村振兴’真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在伊利车间,看到全自动生产线一分钟灌装几百盒牛奶,效率好高,这种智能生产让我好震撼!学好技术,真能报国!”

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印证了“行走的思政课”的独特价值,它让宏大的理论有了泥土的气息,让抽象的概念有了可触的温度,让家国情怀不再是遥远的呼唤,而是扎根在青年学子心田的种子,在实践的滋养中悄然萌发、茁壮成长。
思政课改革需“顶天立地”,既要紧扣国家要求,又要扎根地域实际。实践教学需“形神兼备”避免“走马观花”。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以脚下的大地为教材,以鲜活的实践为课堂,以精心的闭环设计为保障,有效破解了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难题。学生们在行走中触摸时代脉搏,在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行动中明确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蓬勃生机与育人实效。未来,学院将继续深挖本土资源,优化实践路径,拓展数字赋能,让思政教育在宁夏(吴忠)大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文来源: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