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案例 >> 正文
《概论》教学案例: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日期:2015-04-22 09:05:23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在二战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说法,就是西方国家已进入“富裕社会”、“发达工业社会”或“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人们是为了商品而生活。他们把小汽车、高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厨房设备当作生活的灵魂。把个人束缚在社会上的机制已经变化了,社会控制正是在它所产生的新需要中确立起来的。”统治阶级对大众的意识形态操纵,不再局限于家庭、宗教、教育等狭隘的范围了,而是扩展到一切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非人道化的消费社会的建立,控制大众心理情绪的媒介以及渗透一切的官僚制度,不仅使资产阶级在西方维持其霸权,而且还逐渐同化了一些社会革命力量,尤其是工业无产阶级。对此,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 “已经过时” ,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深刻的理论“ 危机 ” 。他们认为,“马克思的概念规定了现实背后的本质;它们的意义来自对现象的分析,而今日的资本主义的‘ 现象 ’是十分不同于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发展和重新规定。      

    “如果人们不是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衡量马克思的概念,并且不能从中产政治实践引出相应的结论,那末他们就把马克思的理论僵化为机械地反复使用的‘基本语汇’,僵化为一种僵死的和现实没有关系的言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再像他们的先辈只是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了,而是要用”事实”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在物资缺乏时期是可以被人理解的,它是从经济方面来阐述社会辩证法和资本主义的矛盾。……马克思的批判、立足于过去、立足于那个物资匾乏和技术发展比较有限的时代。甚至他的有关异化的人道主义理论,主要也是围绕工作问题和人与其劳动产品相脱离的问题。”在今天,物质匾乏问题早已解决,但出现了人为地制造的匾乏。技术管理和消费控制表明国家机器已不单纯是经济意义上或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成了驾驶一切的超人力量,阶级统治和经济统治被一种愈加庞大的技术网络所代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现代资本主义已经解决其矛盾,已使社会辩证法不起作用,而是意味着社会辩证法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已从经济方面扩展到社会统治集团,从抽象的‘历史领域’扩展到每日生活的具体细节,由生存的舞台扩展到生活的舞台。”今天,仅*揭示统治阶级的 “虚假意识” ,仅*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仅*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推动,都不可能使现存社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今天的国家权威和统治力量已不表现在直接的物质形态上,而是通过“消费控制”和“操纵意识” 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

    相关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案例讨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过时?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如何?

案例点评:

    120年前,马克思长眠于伦敦海格特公墓。至今,马克思的英名由于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朽,由于他的学说与时俱进而永存。马克思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从各个不同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活肌体。

    马克思从创立学说的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极力反对把他们的思想教条化,因而从来不否认自己的某些论断过时的可能性,也从不讳言自己的预测可能失误。人们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认识事物的。条件往往就是认识的界限。因此,马克思某些论断的过时或预测的失效是完全正常的,符合人类认识规律。但是承认马克思个别论断的过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后者不是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个具体论断和个别结论,而是针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因而是荒谬的。

    理论的发展是辩证的。凡是追求永远不变的最终体系的理论,都会或迟或快“寿终正寝”。而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敢于宣布自己的某个论断过时和错误,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了这一学说的科学性和生命力。随着群众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断为这个理论肌体注入着生命活力。恩格斯和列宁都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以马克思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就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样板。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显然,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与它的创立者的思想理论之间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既是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创造。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必然会遇到马克思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会做马克思没有做过的事,说马克思没有说过的话。这就是创新。毛泽东说过,“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在十六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一切以马克思的本本为依据,以马克思的话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我们应该像当年毛泽东所提倡的那样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所谓超过马克思,就是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 

    马克思逝世以后的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高潮与低潮交错的时期。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一些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被打倒,也不可能被打倒。不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创造性地发展,而且世界上不少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人士从苏东剧变的打击下重新集结,总结经验,探讨发展的前景和方式。巴黎曾召开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共产党宣言》发表150 周年时也召开过大规模的国际会议。这些表明,世界并没有忘记马克思,没有忘记马克思主义。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仍在世界政治生活和思想领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而且世界上又出现了各种名称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样的形态。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并非一个统一的学派,其本身的理论视野和理论风格迥异,要从它们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历史环境来寻找统一的理论观点是徒劳的。但是苏东剧变后,它们的政治态度很值得注意,他们中的不少人采取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反对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因而,我们对各种不同旗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

    此外,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后现代主义甚为活跃。后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矛盾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中消极方面抗议的理论表现。它在批评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的过程中,往往援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而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程度的接近。当然,后现代主义虽然对马克思表示某种亲近和敬意,但它们的根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并不相同。但后现代主义的这种表现表明,在当代任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都不可能无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就。

    尽管目前马克思主义总体上还是处于低潮,但这种情况是前进中的曲折。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的世界性交往。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性和占有私人性的矛盾通过经济全球化而变为一种具有世界性质的矛盾,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扩大为世界范围的富国与穷国的矛盾。这更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有利于世界人民对新的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追求和向往。

    在当今世界,尽管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成就已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的前景是光明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真正能给世界人民解放以精神支持和理论指导的科学学说。但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资本主义世界矛盾激化过程;经过长期的工人阶级组织和教育的过程;需要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各自重新集结和壮大;需要群众革命意识的重新觉醒;更需要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摘自徐崇温《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