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案例 >> 正文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日期:2013-11-02 01:26:11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案例1 和谐之美——探访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燕京啤酒集团

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几只灰喜鹊悠闲地飞来飞去,燕京啤酒集团的厂区,更像是一座公园。经过25年的建设和发展,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已经成为北京市工业旅游的示范企业。
   2005年10月,位于北京潮白河畔的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节约点子多——员工每年提出技改方案200多项
“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大麦、啤酒花,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包括水、煤、电,无论哪一样都是稀缺的,要不把各项消耗降下来,实实在在是心疼啊。”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明玉这样告诉记者,“要节约,必须先有全员节约的意识,不然,这里精打细算,那边却大手大脚,那有什么用?”
有了这样的共识,每月的生产调度会、质量管理会都成了节能的宣传台。集中培训、宣传招贴画、答题竞赛、参加节能公益活动,十八般武艺悉数登场,目的只有一个,要让大家都明白,节约是必须的。“一点不吹牛,我们每个员工都知道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资源的使用情况。”环保节能处处长王起自豪地说。
按照清洁生产的思路,公司对啤酒酿造的全过程进行逐一排查,找出各个环节的能源耗子、资源耗子,强化管理,将一些消耗指标同世界先进指标看齐。按照节能降耗的具体要求,每个车间都分配节约指标,生产计划部每月都根据指标进行考核。
员工们想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节约点子。麦芽车间因为要保证95%以上的空气湿度,必须时刻向空气中喷水,原先工人们用钻头直接在水管上打眼,每天一个车间的水耗差不多要300吨,工人们通过各种实验,最后采用激光打眼的方法,车间每天的水耗一下子降到了30吨。目前,公司全年来自员工基层的节约技改方案就达200多项,占到了总项目的40%。
废物变资源——“废水”成为政府招商引资优势
“连我们的废水都成了顺义区引资的优势了。”企管办主任段秋生的话让记者有点好奇。原来,燕京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中水不仅有30%—40%回收自用,而且首钢的一个冷轧钢厂即将在附近投产,燕京把中水卖给他们,不仅自己有经济效益,冷轧钢厂也节约了成本。
这样的“废物”利用还有很多: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从1990年就开始回收,去年共回收了11594.5吨,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还带来了800多万元的收入;废水处理产生的沼气替代蒸汽被用于烘干湿麦糟来生产饲料;湿麦糟烘干后添加相应比例的其他成分,成为非常受欢迎的饲料,去年的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对啤酒生产的副产物酵母的深加工也成为燕京新的利润增长点。每生产1000吨啤酒,就有1—1.5吨剩余酵母产生。以前剩余酵母大多用于生产干酵母粉,为进一步开发废酵母的价值,燕京借助“外脑”,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队伍。目前,燕京已经率先在国内啤酒企业中利用废酵母生产核糖核酸和核苷酸。从废酵母中提取核苷酸的成本为每公斤80元,而核苷酸的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2000元。
可持续发展——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来到燕京啤酒集团公司,绿草蓝天相映,厂区安静整洁,让人们忍不住深吸几口清新的空气。
   “不仅要少给环境增加负担,而且要与自然、要与邻居和谐相处。”李明玉说。燕京几年前开始在媒体上公开自己的环境信息,2002年还通过了环境管理认证。“坚持可持续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也是首都绿色奥运的要求。我们将致力于作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思考讨论
1.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怎样节约资源的?
2.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怎样将“废物变资源”的?
3.结合本案例内容谈谈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

案例2 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2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了一个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整整12年!
13岁小男孩成了洪家的顶梁柱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场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在12岁之前,洪战辉和众多农村的男孩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
1994年8月底的一天,生活跟洪战辉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之路从此转弯。
那天中午,洪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村的事儿-----洪战辉的父亲洪心清突然发病,不但把家里的东西都砸坏了,还殴打自己的妻子。女儿已经被洪心清摔在了地上,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气了。
1995年8月20日, 吃过午饭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以让一家人吃一周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她不堪家庭重负和疯丈夫的毒打,选择了逃离。
似乎一夜之间,13岁的洪战辉便突然长大了。他稚嫩的肩膀开始接过全家重担:抚养幼小的洪趁趁,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寻找出走的母亲。
在读初中的3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照顾全家人吃饭。
1997年7月,洪战辉初中毕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
“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洪战辉正收拾行李准备出去打工。他想:“我要去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洪战辉怀揣50元钱,只身一人冒着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为瘦小,3天3夜连刷盘子洗碗的活儿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华县城。此时,洪战辉已身无分文。
洪战辉的执著精神博得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软磨硬泡了两三天后,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工地上,给了洪战辉一份传递钉枪的工作。洪战辉拼命地干,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钱。
这年9月1日,洪战辉终于按时到西华一中报到了。而且,通过竞选,他当上了班长。
来到县城读书后,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没办法,我要读书,要养家,就必须想办法挣钱!”从此,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芯、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等,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只要学校张贴停电通知,他就赶紧跑出去批发蜡烛,然后一个班一个班去零售;他卖的圆珠笔芯油多笔头小,价格又便宜,自己用着感觉不好还主动包退包换。
洪战辉边挣钱边学习和照顾小趁趁,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这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又犯了。父亲住院需要照顾、花钱,为了借钱,洪战辉跑了周围几个村子,但跑了两天才借来40多元钱。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现状,逼迫洪战辉不得不辍学,洪战辉挥泪告别了难舍的校园。
到了2000年的时候,小趁趁已经六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不读书不学习没有知识是不行的!” 洪战辉和小趁趁都开始上学了。
“我不能倒下,我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的高中生活又开始了。和以往不同,在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趁趁的同时,洪战辉还多了一个工作----辅导小妹妹学习。
读高二时,洪战辉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包子店干活,每月老板支付30元工钱,早上可以免费吃包子,他就多吃,午饭和晚饭就可以省下了。
洪战辉看到学生对复习资料的需求量很大,就利用星期天时间,坐车到郑州批发图书回学校来卖。为了节省成本,从郑州汽车南站到西郊的郑州图书城,他有时步行几个小时,脚都磨出了血。就在那段时间里,洪战辉卖一本文言文翻译的资料,一下子卖了5000多册,赚了两万多元。这些钱,他除了补贴家里,不少都用来资助了周围的贫困生。
2003年6月,断断续续读了5年高中的洪战辉,终于迈进了高考考场。“也许,那时没人理解为何我能断断续续读5年高中而不放弃学业。5年中,停学挣钱用了1年,5年中我晕倒过16次,但每一次都站了起来!”洪战辉说,“5年中我从没接受过一次捐款,但当我做小生意卖书时,班里同学几乎把所有生活费都借给我!”洪战辉很是自豪和感动。
“我会牢牢记住帮助过我的人,我要帮助更多的人”
高考成绩公布后,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湖南怀化学院录取。可5200元的学费让他很是为难!利用暑假,他打工挣了2000元,决定先到湖南看看,把妹妹托付给了大娘。
报到当天,他交了1500元学费后,就干起老本行做了“小商贩”。他看到许多报到的新生纷纷向家里打电话,就四处打听,寻找电话卡的销售渠道。从一位电话卡销售商那里,他用身上仅有的500元全部购买了电话卡,当晚卖了100多张,两三天就赚了六七百元。
   2004年暑假,洪战辉没有回家,他要利用假期挣够下学年的学费。他托高中同学把妹妹带到怀化,并给她取了个小名----“小不点”。暑假后,“小不点”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一早,她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在学校吃午餐。回到学院寝室后,洪战辉还给她初习功课,教她普通话。
社会各界知道洪战辉的情况后,不少人想向他捐钱捐物,但被他谢绝了。学院领导也被洪战辉的事迹感动了,破例单独给他安排了一间寝室,方便他照顾妹妹。学校还发起了捐款活动,但当系领导将3190元的捐款交给洪战辉时,他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无奈之下,学校只好将这笔钱直接代他交了学费。一年后,系里师生又为洪战辉捐了一部分款,但这次他坚决拒绝了。学生处每月专门给他拨的200元补贴,反复催促,他也不去领。
洪战辉对金钱有着自己的原则。大学期间,他屡次拒绝别人的捐款和资助,他的生活非常困难,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
   “我想告诉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不要怨天尤人,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去改变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你自己。”洪战辉说。
思考讨论
1.当苦难的余烟叹息着朝洪战辉扑来时,他选择了责任,带着妹妹上大学。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2.洪战辉自立自强,拒绝捐款,从未申请特困补助。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行动为构造和谐社会注入一缕阳光?

案例3 “从心制造感动”

徐本禹第二次站在这里的那一瞬间,恍惚觉得一切从来没有改变,时间的流逝在贵州这个名为猫场镇狗吊岩村的地方就好像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青山秀水间的那个山洞里依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山洞外面孩子们上学时带来的大大小小的背篓,里面装满了猪草和捡来的煤渣;光线黯淡的山洞里,那一双双眼睛透出渴求知识的光芒……
“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
许多人眼中,这个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本来会有令人羡慕的前程。他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果顺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今后还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出国留学。
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岩洞小学教书……电话那头,听到这个消息的父亲一言不发地挂断了,原本希冀得到父亲的支持,但父亲用这样的方式给了他明确的答复。
徐本禹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次最后的检视,看看自己这四年都有什么收获……记得刚军训完的那个学期,武汉的冬天好冷啊,那件薄薄的军服哪里抵挡得住南方的湿寒,是一位同学的妈妈买了棉衣送到他手里……对了,还有后来辅导员老师发到他手中的特困生补助、每年领到的奖学金以及学校为他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要是没有别人的帮助,我能念完大学、考上研究生吗?他问自己。他毫不费力就会一起每次得到别人帮助是内心荡漾起来的感动。
   “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从草地上一跃而起的时候,徐本禹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一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收获着泪水。”
他第一次知道狗吊岩村是在一年前,当时他大三。一个周末,去汉口做家教,很偶然的在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一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里……》的文章:“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6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
大一开始就被别人帮助温暖着的徐本禹,曾立志以自己的力量、方式帮助和自己一样贫苦的孩子,以此回报别人的关心。他用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微薄津贴和拼命学习的道德奖学金,在大学四年里悄悄资助这五个比自己更困难的孩子!读完中国少年报上的文章,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帮这些山洞里的孩子。”      
在华中农业大学团委和他所在的经贸学院支持下,2002年暑假,徐本禹带着募捐来的三箱子衣服、一口袋书和500元钱,和几个同学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
   “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一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收获着泪水。”这是徐本禹回来后写在日记本上的话,每一次翻开它,狗吊岩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小红旗永存在自己身旁,硬把几个煮熟的鸡蛋塞进他被包的场景就浮现在眼前,孩子们擦着眼泪,不停的问:“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现在,毕业了,也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不管多大的代价,答应孩子们了,就一定要做到!
当徐本禹决定弃学支教的事在华中农大传开后,很多人为之感动并主动追随。学校破天荒做出决定,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籍。
2003年7月16日,徐本禹带着3000册图书和七个志愿追随的同学一起,再次回到了狗吊岩。
然而,和一年前短短十几天的支教不同,这将是一次漫长的坚守和艰难的抗争。生活的穷困和艰苦他早有心理准备,让他始料未及的事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心理和话语障碍,使他和他的伙伴很难融入这里。
狗吊岩几乎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晚上,满身乱爬得跳蚤几乎让他们无法入睡,浑身到处被咬的是包。每天一成不变的玉米和酸菜汤是他们的主食。先是两个人水土不服病倒,接着,一次意外的食物中毒让其他人连续几天卧床不起……
一个又一个的追随者离开了。
山区信息闭塞,这些孩子们一点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要“讲明白”谈何容易!从来没有人听说过雷锋,也不知道孔繁森是什么人,一时间他不知道从何教起。有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讲了一二十遍,再问,还是不知道,几次徐本禹起的把书一丢,走出教室,可一会儿又回来继续讲……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慢慢的,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为民小学的创办者吴道江说,“最重要的变化是唤起了村民对知识的重视。”
在课后的时间里,孤独和寂寞最难打发,徐本禹开始自修研究生课程,想利用支教的课余时间把研究生课程学完。“在没有电和信的日子里,我非常孤独,只能靠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我一遍一遍翻看以前的照片和信件,与照片上的家人、同学和朋友说几句话,只有这时我的心里才会舒坦些。”
   2003年3月,徐本禹被列入“贵州省扶贫接力计划”,成为“体制内”的志愿者,每月可领取500元生活补助。2004年暑假期间,徐本禹回到武汉向社会募捐。
   “我总共募捐到了几千册图书,四集箱衣服。”徐本禹说。
徐本禹在狗吊岩的岩洞小学执教半年后,学校从山洞搬下来,修建了新的校舍,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春天,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邀请徐本禹去作报告。
在开往大石乡的车上,沈书记和徐本禹聊了很多,希望徐本禹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及华中农大的优势,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西部的基础教育问题。他还告诉徐本禹,大水乡政府一定会大力支持和配合他的工作,希望他能到大水乡支教。
   “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执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发展作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大水乡大石小学的办学条件更差,学生更需要帮助,而且当地政府很重视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决定忍痛割爱,离开狗吊岩,到更需要帮助的地方去!”
于是徐本禹来到了条件更差的大石小学,学校的校舍是一座有几十年历史的两层木楼,上面一层摇摇欲坠,其中一间是四年级的教室,另一间门口挂着牌子:危险,不要靠近。老师们的办公室的低着头才能进去,掉了一扇门的木柜上贴着早已退色的对联:只有诗书万卷,全无金银半文。在这海拔1600米的高原,冬天,风像刀子一样穿透木板间拳头大的缝隙,割在孩子们和老师们的脸上。
这一切深深震撼徐本禹。他给华中农大团委书记写了三封信,谈了自己的想法。
   2004年夏天,无数的人因为徐本禹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
这三封信引起学校的极大关注。学校党委书记李忠云教授说:“要去人看看,要支持徐本禹,可以给点钱把小学的校舍修一修。作为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应该为西部基础教育作点事,这是大学的社会责任。”
2004年6月26日,华中农大的彭光芒教授和一位老师来到了贵州省大方县。同时学校决定捐助8万元帮助徐本禹,用来为当地小学修建新校舍。
2004年7月11日是华中农业大学暑假的第一天。从贵州归来的一位老师把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网上。接下来的事情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仅仅几个小时的功夫,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不少热心的网友更是将这篇帖子整理后发到了国内外各大论坛。从发出帖子的7月11日到7月20日短短九天,这篇帖子在各个网站被点击总数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帖子的。他们在跟帖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成千上万的网友在邮件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因为徐本禹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
 “我们都是普通人,同徐本禹一样,我们并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一切,但是,当我们对这些孩子的眼神还能够有所触动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心还没有死,血还没有冷……”这是一位网友在读完帖子后的留言。
思考讨论
1.徐本禹,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2.一位网友在看了徐本禹事迹的帖子后,这样感言:“我知道自己的心还没有死,血还没有冷……”当代大学生如何行动?

案例4 平凡人生因爱而崇高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近乎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战士坚守着战斗的高地。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累点苦点都没啥。
白芳礼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垃圾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白芳礼的生日是父亲节,一生辛苦无人能忘。一个馒头、一碗水,他曾经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了中国。
思考讨论
1.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从“当代武训”白芳礼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应学习些什么?
2.白芳礼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我们应如何树立和坚守自己的追求?

案例5 “ 在温馨的家做新上海人”


上海普陀区桃浦镇聚居了1500多名农民工的桃苑村的村口,有一个醒目的标语:“在温馨的家做新上海人”。在这里,处处可以看到春节的喜庆,倒贴的“福”字,红红的鞭炮屑,还有门窗前挂着的一串串腌鱼、腌肉。桃苑小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陆银兴介绍说,这几年年年都有不少居民留在上海过年,今年更是超过了50%。
桃苑村吸纳了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等26个省、市、自治区1500多名外来人员居住。桃苑村1998年按协议归桃浦镇春光村所有,2001年,春光村投资700万元进行改建,现有三层楼房14幢,共350户,每户28平方米,带有厨房和卫生间,每户租金每月280元。小区还有停车场、绿地、市场、健身场地等公共配套设施,2003年底,由于过去小区学校陈旧狭窄,有安全隐患,春光村又投资100万建立了一所宽敞明亮的学校,就读的1400多名儿童均是外来人口子女。2004年,桃苑村获“上海市文明小区”称号。
宋伟胡来自安徽省肥东县撮镇和平村,他已经和妻子藤光英在上海城乡结合部生活了14年,生下了一对儿女,两个孩子都在桃苑村小学上学。去年年收入2万多元,窗外的竹竿上了晾着腌鱼腌肉,冰箱里已经塞满了年货。藤光英说:“住在这个小区里,比在外面找房子租要便宜,而且也比较安全,所以今年不回家过年了。”
   28岁的花云是安徽阜阳市颖上县人,她与丈夫花永艳在附近一家电器厂打工,每月收入1000元。花云与丈夫已经连续4年在上海过年了,这一次花了400多元购买年货。
   “感谢城里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16岁的潘冰清老家在浙江黄岩,她5岁时来到上海,父母在光彩小商品批发市场做生意,过去春节,交通不便,父母总要带她回去过年,现在路好走了,他们一家反而不回家去了。潘冰清说:“我们在上海生活了这么多年,回老家反而不习惯了,再说我们在这里生活越来越好,跟当地人相处不错,我在班上交了不少好朋友。”    
花云来上海打工已有8年时间,她说自己对上海比对老家更熟悉。花云说:“住在桃苑村很方便,这里治安很好,邻里关系不错,房租也不高,我有些老乡租住在农民的房子里,就比不上这里了。政府租房子跟农民租房子不一样,农民租房子是为了赚钱。这里就是我的家。”  
陆银兴说:“外来人员对政府为他们创造的优质生活条件非常感激,我还记得搬迁的那一天,爆竹喧天,热闹非凡,每个民工的脸上笑逐颜开。”
他告诉记者,现在过年可热闹了,除夕之夜与初四晚上“迎财神”,鞭炮响个不停,大家还互相拜年,就像上海的居民小区一样。今年春节,居民们还排演了节目,“他们真正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了。”
  “善待民工,就是善待自己”
桃苑村的入住率是100%,其中80%的住户都是长住。陆银兴说,从1998年开始规范管理至今的6年多时间里,桃苑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而在此之前,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众多的桃浦镇是一个治安形势严峻的地区。
春光村党委副书记印立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桃浦镇现在大力发展物流业,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建桃苑村花了700万,建新学校投资100万。桃苑村占地30亩,如果出售,按现在每亩80万元到100万元计算,可卖3千万元到5千万元。桃苑村是为民工提供的“廉租房”,并不以赢利为目的。350户人家,每月每户280元房租,再加上学校的租金,减去相关人员的工资,村里每年能够从桃苑村收入100多万,也就是说,需要花50年时间才能达到出售土地的收入。
印立华说,从经济角度来看,给外来民工建桃苑村,虽然损失了一些来得快的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投入土地、人力资源为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所获得的回报远远高于帐面上的收入。他说,近几年来,桃浦镇经济增长很快,1997年全镇税收8千多万元,2002年全镇税收4个亿,2003年是6个亿,2004年8亿多元。1997年时镇上工业企业只有300多家,目前在桃浦的有800多家。大量外来人员为桃浦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就包括桃苑村居民,安居才能乐业,而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对于招商引资也非常有利,“这个小区后建成后,周边企业发展很快。”    
思考讨论
1.为什么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桃苑村的外来农民工愿意留在这里过春节?
2.如何理解“善待民工,就是善待自己”?
3.结合本案例内容谈谈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案例6  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

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
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
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
   “我叫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丛飞都会使用这段同样的开场白。但如今,他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舞台。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或者矛盾的不可理喻的人。
他这个人一辈子都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
许多人还记得,2003年5月,在小汤山演唱,丛飞动情的说:“我代表深圳500万青年和5万多名义工,来慰问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谁会想到,当时丛飞是自费赴京参加义演的。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拿着女友邢丹的两万元积蓄,兴冲冲地来了,对于普通歌手,2万元无所谓,可是丛飞肩负着100多个学生的学费,而且由于非典影响,丛飞的商业演出骤减,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学费,还向朋友借了10万元。
丛飞不怕借债,只是更卖力地参加商业演出,好早点还清债务,于是他一天演出三四场,直到嗓子变得沙哑才收场。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从2004年创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家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想想高昂的医疗费,他拒绝了,只在门诊开了些口服药维持。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刘家增回忆说,当时丛飞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连食物都难以下咽。然而,他还是坚持参加了6场演出,并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献了出去。当丛飞忍受巨大的痛苦坚持完最后一场演出时,开始大口吐血并昏迷了许久。
丛飞得病后,为了省钱,他一直不住院治疗,病情迅速加重,体重在两个多月里下降了30多斤,连嗓子也嘶哑了。这可是一个歌手的生命啊!4月22日,丛飞终于同意住院,却连买药的钱都拿不出来。
5月12日,活检报告出来了,低分化腺癌!得知消息,丛飞长时间地在病房走来走去,朋友在一旁说着宽慰的话,丛飞听着听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痛的悲痛,伏在床边号啕大哭。
他哭自己对不起父母妻儿,父母年迈多病,谁来照顾?女儿才4岁,没了父亲怎么办?还有年仅24岁的妻子邢丹,怀着他四个月的血肉将如何生活?半小时后,他终于冷静下来,口述了三条遗嘱:一、不要让孩子拖累邢丹,劝邢丹把孩子打掉,如果可能,帮她找个好人;二、父母回到生活相对容易的老家;三、想办法找到有爱心的人,继续承担学生的学费,直到学有所成。
一直克制着自己邢丹,此刻泪水汹涌:“他这个人一辈子都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你们谁也不要劝我了,我不会拿掉孩子,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来,抚养成人。”
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
1969年丛飞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一个贫困的家庭,全家8口人惟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父亲每月36元的收入。贫困的记忆从小就深深烙在丛飞的心里:为了读书,他捡过垃圾、卖过冰棍,甚至将家里的烛台偷偷拿到废品收购站卖了交学费,但他的这些努力还是没能让他完成学业。勉强上到初二,丛飞就被迫辍学回家。辍学后,丛飞很快就从短暂的失落中振作起来,他历尽千辛万苦四处拜师学艺,他出色的条件和执着顽强的求学精神打动了男高音歌唱家历铁成,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丛飞的歌唱技艺快速提高。1989年,丛飞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鲍延义。后来,他又被著名歌唱家郭颂收为关门弟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被郭颂成为“中国最美丽的男高音”。1995年6月,丛飞得到机会在深圳某歌厅试场。他原本准备唱一首歌,经不住观众掌声雷动的煽动,他又接连表演小品、声音模仿、口技等20多分钟的节目,抢尽了风头,这一晚,歌舞厅破例给了他80元的演出费。当了5天表演嘉宾后,他又被邀请到浙江参加了15场商业演出。没到一个月,他就挣了2万元钱!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让父母放心。但是,丛飞无法忘记那一幕:1994年8月,他在成都参加一场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义演活动,并把身上仅有的2400元全部捐出。主持人说:“你捐出的2400元,可是20个小学生交两年的学费!”在丛飞眼里,钱的最大价值,不就体现在此?
   “我有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走下舞台的那一刻,丛飞决心帮助更多的失学儿童。
他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和山东,到2000年已经认领了100多名学生。一对工薪夫妇供养了一个儿女上学已经不易,一个人要负担100多个孩子的学费,生活压力该有多么大?
这一切,丛飞都没有告诉远在东北的父母。当老两口来到深圳小住,一进屋就愣住了:50多平米的屋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衣柜关门关不上,沙发坐上去“嘎嘎”响。儿子在深圳也是名人,一场演出就挣好几千,怎么把日子过成这样?
   “大热天的,没有冰箱怎么行?”母亲问。
   “菜市场离得近,现吃现买,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就省了。”丛飞答。
桌上还摊着一张催交购房贷款的帐单,父亲也问了:“你挣钱也不少,为什么连银行的贷款也拖欠?”
   “我在贫困山区资助着100多个失学学生,刚刚给他们寄完学费,没余钱了。”丛飞心虚地坦白。
爸爸,我们好想你,你快点好吧……
自从邢丹嫁给丛飞后,家里几乎没有断过求助的人。有一位东北老乡没有找到工作,找到丛飞说想在他家吃住几天,丛飞答应了。可对方找到工作后并没有搬走。炎热的夏天,三口之家已经很挤,再加上外人,生活更不方便。偏偏这时候又有丛飞资助的两位大学生找上门来,说深圳吃住费用太高,也想暂住一段,丛飞又答应了!邢丹受不住了:“这么小的房住这么多人,怎么挤?”你猜丛飞怎么答?——“把家让给他们住,我们一家到附近租房住一段再说!”这个事情至今仍在深圳流传,让这个现代城市变得温暖。2004年夏,丛飞已资助140余名学生,为此负债10多万元,但他仍然东借西挪了几万元钱,坚持要邢丹和他一起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一趟,给受助学生送衣物和学费。一进村口,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孩子们就纷纷扑进丛飞的怀里,一声声甜甜地叫着“爸爸”,丛飞和这个亲亲,与那个搂搂。一路上,很多村民挤了过来,拉着丛飞的手直落泪。细心的邢丹注意到,丛飞泪光闪烁,却笑声飞扬,写满了欣慰和自豪!那趟出行,也让邢丹更加懂了一颗纯朴的心。
孩子们也懂他爱他。当得知“爸爸”身患重病后,远在贵州、湖南的孩子,分别千里迢迢地赶到深圳,牵着他的手,搂着他的脖子,声音颤抖地说:“爸爸,我们陪着您,您快点好吧。” 还有一位大学生给丛飞打电话道歉,他说:“我是4年前接受您资助的一名大学生。以前一直以为您是一名歌手,一场演出费就能拿到一两万元,所以时常提些额外要求,花起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安心。我现在才知道为了资助一百多个学生读书,您承受了那么多的压力,连生病都舍不得花钱治,这是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我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愧疚……”每逢此刻,正遭受癌症折磨的丛飞就忍不住闭上双眼,任由泪水流淌,那种表情,是陶醉?是满足?是留恋?还是……
   “我是你过河的桥,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那间歇脚的屋。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我就很知足。”
思考讨论
1.面对一个向社会捐献300多万,同时又负债17万的穷光蛋时,你有何感想?
2.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从丛飞的行动中,我们采取什么行动?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构造和谐社会中,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7 2004,感动中国的10个瞬间

3月25日有一种感动叫勇敢
当买彩票中奖获得一辆宝马轿车,让你激动万分欣喜若狂之后,却被指称中奖彩票的伪造的,宝马原来不过是一个玩笑的时候,你敢不敢无畏地宣称“不给我宝马,我就不下来”?17岁的西安保安刘亮就敢。他爬上了高高的广告牌,叫喊着如果不归还他的宝马,他就要从高处跳下!谁曾想到,这没能实现的“惊险一跳”,居然牵出了令人震惊的彩票黑案,那个在镜头面前的信誓旦旦“以人格担保”的黑手商人,由此显露了原形。就算是一笔天上掉下来的财富,要想真正地拥有也并不是唾手可得般简单。在心狠手黑的奸商面前,敢于坚持自我,那种青春的勇敢和男儿的血性,或许是刘亮感动中国最重要的原因。
4月17日有一种感动叫民心
她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却以她单薄的身躯给了我们安全。她是一名普通的警察,却以她的侠骨柔肠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任长霞,这位年仅40岁的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在不幸因公殉职后,只有63万人口的登封市,先后有30万群众自发参加了悼念活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有人说,任长霞不过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她的事迹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是因为她做得特别好,而是和她相比,其他人做得实在太差。而我们说,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更能看到公安工作的艰辛,和一个女性坚韧不拔的努力。以短暂的一生为代价,任长霞论证了什么才是公道自在人心。
6月23日有一种感动叫责任
在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清单里,审计署署长李金华直截了当地披露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审计问题,涉及的都是一些“国字头”部门,由是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而这场风暴的始作俑者,在年底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面对“您最想对全国的审计干部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样一个俗套的提问时,竟然意外地哽咽落泪,谁能想到,这位以“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自励的审计署长,在铁面无私的表象之下还有一份体贴人心的深情呢?职责所在,李金华从来不敢懈怠。他不惧怕打击报复,不肯在困难面前退却,但又并不因为坚持责任操守而不近人情,这样的官员,理所当然值得喝彩!
7月8日有一种感动叫坚守
三百多年前,与满清军队作战屡建奇功的明朝的袁崇焕,却因为昏庸的皇帝嫉贤妒能,含冤被杀,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宋朝将领岳飞之后的又一桩著名冤案。2004年是这位悲剧英雄诞辰420周年,一位普通老太太——佘幼枝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佘幼枝的祖先当年冒死从法场上抢回袁大将军的尸首,安葬在自己家中,从此隐姓埋名,日夜守护。临终前留下遗训,要求子孙世代为将军守墓。从此佘家后人傍墓而居,为将军守墓历时达372年,至佘幼枝已是第十七代。佘幼枝秉承祖先遗训,不图名,不图利,为袁将军守墓一辈子,以一个市井小民的身份见证了忠义与诚信的价值。在人心为外躁动的时代,这个并非赚人热泪的故事,却蕴涵着沁人心脾的感动。
8月27日有一种感动叫拼搏
   “我知道很多人在看到我拿下这枚金牌时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作为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田径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刘翔说,自己反而并没有觉得有多么了不起,因为经过那么多年的训练,金牌不过是水到渠成的收获罢了。现在的刘翔已经把目光放到了2008年,“那时我才26岁,正是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言语之外,有一份淡定从容的自信。
青春、阳光、活动四射,刘翔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明星气质。让人钦佩的是,这位一夜成名的小伙子明白,真正的拼搏并不仅仅在于田径场上的瞬间,而是长年累月孤独的努力和积累。这位上海小伙子的表现,再一次揭示了拼搏的真义。
9月4日有一种感动叫忘我
又是开县,又是灾难,又是师生。2003年,重庆市开县发生特大井喷事故,离气井较近的4个乡镇的3420名寄宿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安全转移。2004年开县又遭遇特大洪水,全县被洪水围困的师生达9479人,受灾学校的老师们团结奋战,舍生忘死,成功救出洪水围困的学生。
只发生一次的事情叫做偶然,而两次偶然就不再是偶然了。在学生弱小的生命面临威胁时,开县教师始终挡在学生前。“老师”这个称呼,在大火和洪水的考验之前显得分外响亮。
10月14日有一种感动叫生命
两位中国公民,身处异国他乡,却意外地遇上了毫无人性的凶悍绑匪,怎么办?在绝望的夹缝中,两人互相鼓励,相约若有一人能活着出,便要照顾好对方的家人。巴基斯坦绑架案发生之后,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为王鹏、王恩德两位普通中国人而揪紧,有关方面倾尽全力上下奔走。结果,王恩德安全脱脸,而王鹏的生命却永远停留在32岁。
生命是最宝贵的。一生一死,并不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但这已经是我们竭尽所能的结果。这样残酷的结局,更能警醒世人要珍惜生命:人生不是彩排,失去的东西永远不能再来。
11月13日有一感动叫交流
在辽宁省锦州市杏山镇杏山村,温家宝总理盘腿坐上村民刘长林家炕头,与大家亲切地拉起家常。温家宝多次问大家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村民们纷纷说,中央的政策不要变,有中央的好政策大伙种粮的积极性就非常高。温家宝肯定地回答,只会加强,不会改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东北的一大优势,也是振兴东北的基础。泱泱大国总理,却如此平易近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把最关乎农民利益的国家政策直接告知农民,这一举动本身就说明了农民在温总理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群众利益无小事,温总理的言行生动说明了这一点。
11月30日有一种感动叫关怀
艾滋病的可怕,并不仅仅来自疾病本身,更多是由于人们的无知与偏见。胡锦涛主席来到北京佑安医院,主动与艾滋病人亲切握手,鼓励病人勇敢与病魔作斗争,不仅说明了中国政府对艾滋病问题的重视,更是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的表态。在整个探望过程中,胡主席表现出来的关切之心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关心艾滋病患者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才是艾滋病患者最需要的。胡主席的握手,对于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12月12日有一种感动叫亲情
一个仅仅6个月大的患病婴儿,却惊动了海峡两岸的人民,一场跨越海峡的生命接力冲破了两岸的政治僵局,经过努力,小安安和他的父母破例经由金门返回台湾。从上海到厦门,再从金门赴台中,为了挽救小生命而进行的长途奔跑,超越了两岸的政治隔阂,却也让人感叹:为什么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还需要如此大费周折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这亲情的力量能够继续在两岸人民之间发扬光大,希望有朝一日类似的情景不必再次出现。

思考讨论
1.和谐社会是由亿万个感动中国的瞬间构筑的,我们离筑成和谐社会差距有多大?
2.要么被别人感动,要么让别人感动,你怎样书写自己的感动?

(供稿:卫晓溪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