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案例 >> 正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案例

日期:2013-12-02 16:00:09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校园秩序靠大家

【导读】

曾几何时,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所谓“课桌文化”、 寝室“夜话”、 图书“开天窗”等等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让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美好形象大打折扣,也使得大学校园里的公共秩序受到了不良影响。一些善于发现问题的大学生们对此类现象经过了不满和纠结之后,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调研,并力争兴利除弊,为建设文明校园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案例文本】

王鹏高中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跨进大学的校门。

不久性格开朗、热心助人的王鹏成为学校宿管会的一名成员。在每天的宿舍检查中发现一些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大一同学因早晨睡懒觉而不能按时出操;在学生公寓宿舍的走廊里踢球;晚上十一点熄灯后还在宿舍内大声喧哗。随后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更让王鹏郁闷:课余时间王鹏想到图书馆去看书学习,却发现很多同学提前用书本占座,这使他几乎找不到空闲的座位;教室的课桌上和卫生间的门上被有的“现代派书画家”同学随意涂鸦,把公共教学和生活场所当成了他们自由创作的“天堂”;当王鹏到校园自动取款机取钱时,排在自己后面的同学经常紧紧地贴着自己,丝毫不知留给自己一点私密空间;外出乘车时,王鹏发现有的大学生对于无座的老幼病残孕乘客居然视而不见,装作睡觉的样子,有的甚至为此坐过了站,真让人感到又可气,又好笑……看到这些,王鹏感觉很不舒服,觉得这些不文明行为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并且已给校园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王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宿舍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时,大家也都有同感,他们决定做一次关于校园不文明行为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回收后,王鹏等同学惊奇的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这些不文明行为都深恶痛绝,极其反感。王鹏和同学们对回收的问卷归纳整理后,列出了以下五大类:

一、教室里的不文明行为

1.“课桌文化”泛滥——在课桌上乱写乱画。

2.在墙壁上乱涂鸦,踩脚印。

3.情侣在教室内过分亲密,旁若无人。

4.上课的时候不将手机调为震动或者关机。

5.上课迟到后,直接推门大摇大摆而进,视老师与同学们正在进行的课堂而不见。

二、图书馆里的不文明行为

1.在图书馆将看过的图书乱放,不还原。

2.把图书或者报纸中自己喜欢的页面“开天窗”。

3.随意在图书上乱勾乱画,完全当成自己的课本。

4.提前用物品抢占座位,甚至占座而不到。

5.在图书馆里经常大声接听手机。

6.把图书馆当成餐馆,不停地吃喝。

三、宿舍里的不文明行为

1.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喧哗、打电话、打牌、唱歌,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

2.在学生宿舍的走廊里踢足球、打篮球。

3.随意乱拿别人东西,特别是一些非常私人化的用品。

4.楼上的同学晾晒湿衣服时,不顾及楼下是否有晾晒的衣服或者被褥。

5.经常晚睡晚起,衣冠不整。

6.拉帮结伙,排挤同学。

四、餐厅里的不文明行为

1.买饭不排队,拥挤无序,就餐先占位。

2.饭后不收拾餐盘,餐盘不送到残食车。

3.在食堂餐厅吃饭浪费无度。

4.别人吃饭时,不加掩饰地打喷嚏、吐痰、挖鼻子。

5.餐前不洗手。

五、其它不文明行为

1.经常讲粗话骂人或给同学起不雅绰号。

2.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3.在教室、食堂、厕所、宿舍等场所抽烟。

4.不尊重校内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

5.见老师不打招呼。

6.上完厕所不冲水。

7.浪费水电:开长明灯,放长流水。

8.在校内自动取款机前等候不遵守“一米线距离”。

王鹏和同学们将调查的情况向学校团委进行了汇报,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校园秩序宣传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在校区、食堂、宿舍门口、图书馆门口等同学密集的地方进行宣传,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不仅如此,还开展了以“营造绿色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讲座、知识竞赛、演讲、评选表彰、文艺演出等形式颂扬文明行为,鞭挞不文明行为,让同学们真正做到“明荣知耻”。王鹏等同学组织的“校园秩序宣传队”的成员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同学主动加入到维护校园秩序的行列中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王鹏所在的学校,维护校园公共秩序已蔚然成风,已不见了昔日的随地吐痰、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现象,王鹏觉得天更蓝了,树更绿了,人也更可爱了……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的美好。

【点评】

案例中的王鹏和他的“校园秩序宣传队”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周围同学的不良行为习惯,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带动校园风气的好转。

1.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的维护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曾经在东南亚就出现了中文的一些提醒的标识,比如说“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等,类似的中文标识在其它一些国家也能够看到。刚看到这样的提示,很多中国人表达的是一种愤怒,但仔细想想,是不是有些国人把在国内的一些习惯带到了国外,是一种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甚至还有的人并不知晓自己的行为属于不文明行为。久而久之,让有些外国人带着一种思维定势对我们“刮目相看”了。因此,除了愤怒,我们是否也需要反省自己的行为,只有在这些小节方面把握自己,才能不授人以柄,才能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展现文明古国的精神风貌。

2. 今天的律己,明天的收获

《中国青年报》在2006年12月28日曾全文刊载了吉林大学的一位老师发布在校园BBS上的一篇帖子,题为《一个老师的自责、道歉与思考》。说的是该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将三名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礼貌地“请”出课堂的事情。在该文的末尾,该老师对三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其内容颇耐人寻味,现引述如下:

第一,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何况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请你记住:上帝能原谅的事,社会不一定能原谅;老师能原谅的事,老板不一定能原谅。你终将生活于现实而复杂的社会,而不是大学和天堂。

第二,年轻是一种资本,但年轻是学习知识和打拼事业的资本,而不是放纵自己和庸碌生活的理由。请你记住:不要以为年轻就一切还来得及,来不及的不是年龄而是在岁月流逝中所积累或错过的一切。

第三,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它会赢得认同、欣赏和合作。请你记住:不尊重朋友,你将失去快乐;不尊重同事,你将失去合作;不尊重领导,你将失去机会;不尊重长者,你将失去品格;不尊重自己,你将失去自我。

第四,表达自我是一种本能,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但表达自我不能伤害别人,挑战权威不能破坏规则,不要试图用带有道德色彩的另类行为去赢得关注,也许在目光的关注的背后是心底的离弃。

第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人的品性和素质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而大学时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你的一生。请你记住:上课说话的确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决定你被“请出去”的命运。

3. 大学生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

大学生只要真正自觉遵守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如离开教室随手关灯、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等,扫除“陋习”,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一定能引领大学校园新风貌。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杜绝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共同建立我们和谐、美丽、文明的大学校园吧!

【思考讨论】

美国汽车公司的巨头——福特公司的总裁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和他一起参加应聘的其他四位求职者都比他学历高、条件好,福特觉得自己希望渺茫。但他敲门后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扔进了纸篓里。然后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谢衷浩教授曾讲述过一个很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去德国留学,学习成绩非常棒,可毕业后却到处都找不到工作。他很纳闷,也很不服气,回过头来去文明原因,却被告知:“我们不是对你的学识和才华不满意,而是根据我们查到的你的情况,你有三次在公共场所破坏公共设施,乱写乱画的记录。”……

结合以上两则案例思考一下,维护校园公共秩序、做文明大学生,对自己、对学校乃至对整个社会的重大意义。结合“案例文本”汇总并梳理一下大学生在校园内、图书馆、会场、运动场、食堂、宿舍和待人接物方面应该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



                             乐于助人的藏族大学生


【导读】

曾经人们把“80后”、“90后”习惯以“自私、迷失、自我为中心、无社会责任感”之类的形容词来修饰,甚至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然而,从下面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也是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乐于助人,浑身透着一股浩然正气的热血青年。

【案例文本】

冲进火海勇救儿童

2008年2月16日(正月初十)下午5点左右,青海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高职工063班藏族学生索南东智在代表本村参加完乡政府举办的篮球比赛后,抱着篮球十分疲惫地往家走。

当他走到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突然发现路边的一间堆麦草的房子正在向外冒着浓烟,火苗透过窗户不住地往外窜,里面传来一名女孩凄厉的哭喊声“来人啊,救命啊!”……“不好,有人被困在里面了!”索南东智扔掉手中的篮球便冲向了着火的房子,当他一脚踹开房门时,一股热浪一下子冲了出来,来不及多想,索南东智勇敢地冲了进去,屋内浓烟滚滚,一番摸索后,索南东智找到了蜷缩在墙角,已经吓坏了的10岁女孩冷毛措。索南东智抱起小女孩就往外冲,然而,已经来不及了,一垛着火的麦草倒在门口,而且火势越来越大,已经将房门堵住了。索南东智被烤得睁不开眼,头发和眉毛都烧焦了,小女孩被烤得使劲往索南东智的怀里钻,索南东智迅速脱下自己的棉衣,裹住了小女孩的上身和头部,然而,索南东智自己的上身只剩下了一件篮球背心,火焰在索南东智的脸上、手上、背上肆虐,那一刻,勇敢的索南东智完全忘记了疼痛,抱着女孩一起冲出火海。

小女孩得救了,而此时由于剧痛,索南东智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随即晕了过去。村民闻声赶来时,索南东智躺倒在地,双手、脸上、头部都严重烧伤,一些部位甚至已被烧焦,而怀中的冷毛措毫发未损。 

经医院诊断,索南东智的脸部、背部和双手等部位为三度烧伤。在省消防医院身受重伤的索南东智的面部、腰部及双手涂满了药膏,由于伤口极易感染,他只能朝左侧卧着,而且只能一直举着双手,20多天里,这个仅有17岁的小伙子就是这样坚强地与伤痛斗争的!

先人后己乐于助人

索南东智平时就是一名乐于助人的学生,经常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提起索南东智,大家都赞不绝口。他总是把寝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协助宿舍楼的管理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遇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总是主动站出来调解。在班级、宿舍、校园中,总是能见到他一脸微笑,帮助老师和同学做好事的身影。

有一次,一位女同学在关窗户时,不小心被玻璃划破了手腕,血流不止,当她在室友的陪同下去小卖部打电话求助时,恰好被经过这里的索南东智看到,他就和另一名同学背起受伤的女同学打车去了医院,并用自己身上仅有的钱付了医药费。接下来的近半个多月,他都是在凑合着吃饭。他就是这样,在帮助别人时从来都不想自己,总是把别人的困难放在前面。

在村里,索南东智的乐于助人也是村民们公认的。全村几十户村民,过年时他都要到有老人的家庭去拜访。去年秋收时,索南东智帮助66岁的才毛加老人割麦,老人要给他50元零花钱,他坚决不要。村支书说:“别人需要帮助时,这孩子总是那么热心。他是我们大家的孩子。”

义举感人捐款相助

正是因为索南东智的善良和热心,在他受伤后,有很多他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老师、同学都自发的去看望他。他的病床前挂满了同学们为他折的千纸鹤以此祈祷他能早日康复,病房的墙壁上也贴满了同学们的祝福话句,希望他能勇敢地与伤痛做斗争,早日回到校园。

当得知索南东智的家里只有他父亲一人在工作时,全体师生在课间操时,自发的为他进行捐款、在短短的20分钟里就为他捐助了一万五千多元,还有很多社会人士都在为他捐款。

大家对索南东智的关心使他心存感激,他说:“不要让同学们带东西来看我,他们把生活费都为我花光了,自己怎么办呀。”这一句平凡的话,却包含了索南东智对同学们的牵挂。他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都在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当大家有需求时,他会主动伸手,当大家需要他时,他会主动出现。

索南东智那种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一时在青海广为传颂,成为循化县乃至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高校学生、团员青年学习的楷模。2008年,国家教育部授予他“舍己救人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省有关部门授予他青海省优秀学生、青海省见义勇为好青年、青海省红十字会优秀红十字青少年、“感动青海十大人物”之一等荣誉称号。2009年索南东智又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获奖者、2009年9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

【点评】

索南东智见义勇为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平日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动。他的行动所折射出的耀眼光芒,实际是对生命和良知无限的忠诚,索南东智用他的行为证明了90后的青年的闪光点。

1. 唤起内心爱的本能,养成助人的美德和习惯

当我们对“小悦悦事件”中十八位路人见死不救的行为表示唾弃、感叹人情冷漠之时,我们又何尝不对索南东智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救出小女孩“最美妈妈”吴菊萍舍身救妞妞、“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保护24名乘客的义举表示敬佩。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有一种爱的本能和对爱的渴望,那么我们就将这种本能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实际行动,举手之劳,扶助他人,并且形成为一种自觉习惯,这世界就多了一些温馨与和谐。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仅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习惯。”

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大学生”的毛陈冰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一名普通女大学生,因无偿献血而意外得知自己的血型是罕见的RH阴性AB血型。当她从网络上得知在贵州省黎平县的一名孕妇因大出血而生命垂危,急需RH阴性AB血型救命时,毅然自掏路费,从杭州辗转千里,赴约贵州救人。这位体重不足45公斤的小姑娘,一个月前刚刚献过200毫升血,又答应按需求再献400毫升救人。当献到240毫升时,毛陈冰因体力不支而突然晕倒。靠着这宝贵的240毫升鲜血,病危孕妇杨昌花的生命才得以保全。毛陈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谢绝了一切的报酬和答谢。返回学校后,本想平静地继续以往的生活,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半个月后,校方收到了杨昌花家人寄来的感恩信,才使得她的事迹为大众周知。毛陈冰的行为令当代大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真正触及心灵的思考”,有的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她身上是无利可图的。人们把美德定义更多聚焦于形象等一些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心的东西,我认为毛陈冰千里鲜血的行为诠释了美。”有的说:“毛陈冰的血型是稀有的,她的品格更是弥足珍贵!”……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20岁毛陈冰打电话给妈妈:“我觉得都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我只是帮了一个人而已,没什么特别的。现在这么多人关注我,很不习惯。”

2. 传递爱的力量,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爱是可以传播的。我们付出的同时也就是向社会、向他人传播爱的过程!虽然我们付出的当时,不以回报为目的,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这么想了,都这么做了,那在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别人继而得到别人的帮助。从索南东智烧伤后师生们在很短时间为他捐款就能足以证明。所以,从根本上说,爱心互助的过程也是一个爱与被爱的过程,是一种精神的感染与传播过程。下面的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点: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小屋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小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然又发现旁边有一把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不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他最终还是按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将水壶装满了水,塞上木塞,并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命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爱是做人之本,立地之根;爱是人类力量的源泉,民族团结的根本。在每个人的心里,爱不仅仅给我们创造生命的激情,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爱的力量足可以感神泣鬼、震天撼地!

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帮助身边的人,从一些身边小事做起。我们相信:如果大家能够心手与共、相互支撑、相互搀扶、分担痛苦,我们的心灵就会少些伤害,就会多些温馨,彼此之间就会多些温暖。让大爱永驻!

【思考讨论】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则小寓言通过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寓言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令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知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近来在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去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

正如有一首歌曲的歌词所言:“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大学生志愿者掠影


【导读】

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无偿的付出不计报酬;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他们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帮助者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给予了他人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收获——一种自我成长;他们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他们在课下走出校园,放弃了自己年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以各种形式奉献他们的爱心。他们就是享誉神州的“大学生志愿者”。

【案例文本】

(一)真诚的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

“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循声而望,只见一名讲解员正手持扩音器向游客进行讲解——他就是来自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李享。

李享最初是出于对于军事的爱好,报名志愿者讲解员,在严格的层层选拔之后被聘为馆内志愿者讲解员。在正式讲解之前,李享一直以为这只是一项普通简单的常规工作——背诵讲词,用同样的讲词重复为观众进行讲解。但是真正接触讲解工作之后,他深深体会到工作的艰辛与重要。首先,讲词的背诵不是机械的简单记忆:大量数据不容丝毫差错,历史史实都需要一丝不苟的记住,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这不仅出于对观众的负责,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其次,讲解时的仪态,手势以及表情都有严格的要求。李享在上高中时学习理科,在大学选择的专业是工科,面对大篇幅的讲解词,准备时间有很短暂,自己也曾经犹豫过、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的反复演练、仔细观察,现在的李享讲解时谈吐清晰,不卑不亢,仪态落落大方,站位正确,指图准确,从最初背讲稿,到如今随着知识素养的不断提高,熟知了先烈们的故事,语言表达的同时,投入了更多的情感,声情并茂,常常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段经历让李享学会了坚持不放弃。

李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尽管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些年代,只是做一名历史的陈述者,但是我们承担着尊重历史和传承历史的责任,需要我们用语言将大家所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历史,不断的传递下去,让现在的人们能够记住,让以后的人们记住。”为了承兑这个诺言,李享的寒暑假日、休息日都是在纪念馆做志愿者讲解服务中度过的。

像李享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还有很多,他们不但服务了广大游客,而且在服务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在参与讲解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在待人接物的礼仪方面进步也很大;他们广交朋友,接触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认识了不少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多的人;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他们觉得,尽管每次的志愿服务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志愿服务的经历是值得用一生去铭记的,这个看似平凡的志愿讲解服务经历会鞭策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二)活跃的大学生春运志愿者

2012年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内,川流不息的大批乘客中有一群20岁左右的青年人,他们身着统一服装,蓝马甲、蓝套袖、红围巾、小红帽、红手套,来回穿梭在人群之中,不断解答乘客询问,引导进站,发送服务热线卡,协助检票售票,核对旅客身份证、车票,有的志愿者在客流高峰时段还会到进出站口帮助特需旅客搬运行李。他们是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放弃了寒假的休息时间,在学院的组织下,带着“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我甘愿奉献”的诺言,毅然奔赴北京站、天津站和天津西站,支援2012年为期四十天的铁路春运工作。

春运志愿者马琳被分配到天津站售票厅担任旅客问询服务的工作。一平方米的服务台前,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需要帮助的旅客。每天九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同一句话成百上千遍的回答,尽管有时觉得疲惫不堪。可是,每当看到旅客焦急的目光,马琳总是以标准的笑容、手势,简洁清晰地回答,给他们最好的服务。其中有一名特殊的旅客,更是让马琳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都不禁动容。

那是一个下午,焦急的旅客在争先恐后的提问,马琳忙得焦头烂额时,余光看到一个特殊的旅客,站在服务台最前面,却很安静,瘦瘦小小的样子,穿着蓝色工装,背着一个装满报纸的麻布袋,但是眼睛不大像正常人,直觉告诉马琳他的智力不太正常。在马琳回答了几位旅客提出的问题以后,那位奇怪的旅客还是静静的站着,只是眼睛一直盯着马琳的左胸口。马琳弯下腰,轻声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本以为他会待着或者转身就走,没想到他却口齿不清,一字一顿地问:“您好,我想知道现在可以买几天的票呀?”从他说话的神情中,更证实了马琳的猜测。为了让他听懂,马琳放慢了速度回答:“我们窗口的预售期是8天,也就是十四号以前的车票您都可以买了。”他微微顿了一下,然后突然冲马琳鞠了一躬,一字一顿但很清晰地说:“谢谢你,马姐姐。”然后转身一拐一拐地挤出了人群。一瞬间,马琳的眼泪盈满了眼眶,他刚刚一直盯着的,是在马琳的左胸口上别着的工作牌:见习生马琳。马琳觉得自己为他做的只不过是弯下腰,说了几十个字而已,而他却让自己在寒冷的冬季,得到了一颗太阳。

志愿者周建才在北京站服务中帮一位大妈把沉重的行李箱从进站大厅一直搬到列车上,安排好一切后才转身离开,就在他转身下车的那一刻,大妈哭了,说:“我儿子都没对我这么好过”。

40天,有感动、有泪水、有辛酸、有苦痛,发生在那里的一个个故事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无法忘怀,难忘于北京站的昼夜交替,难忘于天津站的迎来送往,难忘于天津西站一段段值得追忆的往事。尽管他们少了一份轻闲,却多了一份感动,多了一份“春运”情怀。大学生志愿者们接受了挑战,经住了考验!这一切,展现了学子们的精神风貌和奉献精神,让大学生的寒假生活倍感充足,让春运中的旅客感到温暖。“服务别人,成长自我,这将是我大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这是很多春运志愿者的共同感受。这里的春运也因为一道靓丽的“天津蓝”而显得格外夺目与炫丽,他们也成为繁忙春运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点评】

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已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近年来涌现出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放弃优越的环境和诱人的就业机会,选择在西部土地上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在博物馆及纪念场馆做义务讲解员,为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给养老院、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带去欢乐,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服务,宣传低碳环保,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单是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就有53000人,占志愿者总数近八成。

大学生志愿者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服务社会,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尽管他们所做之事大多是点滴小事,不是什么惊天伟业;每位大学生志愿者之于社会,也无异于沧海一粟。而正是这些无数的小事、无数的沧海一粟,构成了川流不息,形成了波澜壮阔——大学生志愿者立足身边、勤于行动、善于关爱、尽己所能、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不计报酬的过程,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文明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是他们的力量,让人们感动,让社会前行!

【思考讨论】

“我付出,我奉献,我快乐是我们的宗旨!看到每个人都在尽心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站好自己的岗位,用最美的微笑来诠释自己的青春!当我决定承担起这个诺言的时候,我就已经决定用我真诚的心,灿烂的笑,积极的行动去实现,去担当这个既让我为之兴奋,又觉得沉甸甸的诺言。”——摘自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手记。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奉献的是汗水,体验的是感动,净化的是心灵,收获的是快乐,提升的是境界,实现的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我们付出着,我们收获着,我们快乐着!——这是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感受。你是一名志愿者吗?你是否参加过公益活动?如果还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吧!欢迎你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大军中来!


                                                                                            黑夜中的悲剧


【导读】

人生最悲惨的三件事,无非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尤其是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世间惨剧,简直是语言所无法形容的痛。父母含辛茹苦、历尽艰辛、无怨无悔地把我们养育成人、教育成才,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就要有能力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了,如果这时自己出现人身意外,则无异于要了父母的身家性命。不要以为这是耸人听闻的故事,这谁也不愿意发生的一幕却是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偶然的一次失误可能就会铸就终身的遗憾,留给亲人无尽的思念与痛苦。我们评价这桩过去发生过的惨剧,希望同学们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不要让父母心碎的惨剧再次上演。

【案例文本】

2010年11月18日夜,天津市某高职学院师生惊闻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08级两名学生在校门外的校区公路上被撞,一死、一失踪,情况万分危急。学院的气氛顿时紧张地近乎凝固了,惊愕之余,缓过神来的学生们蜂拥而出,寻找两位出事的同学……

事发当天晚上九点半左右,上网归来的萧飞(化名)、吴永奇(化名)两名同学回到宿舍,喝了几口水,稍事休息了一下,就相邀走出校门,到校区公路闲逛。作为大三的学生,课程已不是太紧,况且两位同学都已经与中石油某公司签约。毕业后的工作有了着落,单位效益又着实不错,憧憬着未来、闲庭信步,似乎很是惬意,于是两人边走边聊、很是畅快。两人沿着校区公路,一路南行,愈行愈远,不知不觉间两人越聊越高兴,有些飘飘然的感觉,进而有些得意忘形,甚至在狭窄的校区公路上嬉戏打闹了起来。

校门外的校区公路十分僻静,平日夜间极少有车辆通行,所以两人完全心无戒备,只管打闹嬉戏。突然,一辆轿车一声长鸣,呼啸而来,划破了寂静的长夜,欲疾驰而过,顷刻间悲剧发生:狂奔的汽车或许是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或许是速度太快来不及躲避二人,直接就冲向他们,撞飞了两个人的梦想,更撞飞了两个人的身体。

当冲在最前面的同学气喘吁吁地赶到事发现场时,萧飞倒在地上早已停止了呼吸,惨烈地结束了父母给予自己的刚刚22岁的生命。生平第一次经历如此重大事故的同学们呆呆地站在那儿,茫然、恐惧,似乎失去了知觉,半天也回不过神来。随后赶至的老师急忙拨打了120、110,及至听到救护车的嘶鸣,同学们才像是从梦中醒来,于是开始四处寻找失踪的吴永奇。

肇事的车辆已经逃逸,大家沿着马路开始寻找,路两边是深深的水沟,岸边生长着芦苇,呼喊已无济于事,人们或是沿路向前方仔细检查车痕、希望有所发现;或是向沟里探视过去,搜寻动静。大半夜过去了,没有发现吴永奇的任何踪迹。无奈的人们想到了吴永奇是否被车撞飞、跌落到水中,于是大家找来渔网沿沟打捞,到凌晨五点没有任何收获,近乎绝望的人们此时感到莫名的沮丧,大家呆呆地站在岸边……

冥冥中的一丝光亮,在前方有人发现远处石桥边有一滩水渍,于是大家奔跑过去四下搜寻,发现吴永奇竟然斜躺在岸边,此时的他已全然没有了知觉。这里离出事地点将近一公里的距离,车祸后,在吴永奇的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大家已无从知晓。

医院,在救护吴永奇的日子里他始终一言不发,整天呆呆的,眼睛空空地盯着某个地方,不转动、也没有光芒,他陷入了失忆的状态,没有人能走进他的眼睛或者心里,他“傻”了。

时隔不久,案件告破了,肇事的车辆找到了,是一辆刚刚买来的二手车,司机出狱不久,期待以此车谋生,车辆保险还未生效,如此困顿的境遇致使萧飞、吴永奇的赔偿问题很久也悬而未决。司机本人也因超速行驶、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等因由承担罪责,重新回到刚刚走出的监狱,同时沉重的经济赔偿会让他终生抬不起头来。

吴永奇在医院及家人的悉心照顾下,身体渐渐恢复,记忆也重回大脑,但这一创伤让他刻骨铭心,想必会记忆一辈子、成为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而萧飞却永远也回不来了,留给亲人的则是不尽的思念和痛苦的心伤。

本当是晚上休息时间,正常的情况下宿舍区域应该渐渐暗了下来,学习、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将渐渐进入梦乡,就是这一时的“睡不着”,让他们走出了宿舍,走出了校门,走上了马路,并在校区公路嬉戏打闹,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亲人想起这些,总会痛彻心肺;朋友想起这些,常常掩面唏嘘。事情过去近两年的时间,吴永奇依然不能释怀,依然不能走出那可怕的一幕以及事件本身带给他的阴影。惨痛的教训惊醒后人,一个小小不经意的错误,或许会毁掉你的人生。

【点评】

纪律是行动的保障,规则是制胜的法宝,一个组织、一个团体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制度与规章,当规则被破坏,带来的可能就会是灾难。案例中的大学生是这样,肇事司机也一样,双方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做到自己遵守交通法律规则,而且要积极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促进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守法意识的增强。

在交通安全方面,国外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案例,现评介如下:

1.美国洛杉矶——见行人过马路,停车耐心等待

虽然洛杉矶主要是高速路,主干道上也时常出现拥堵现象,但交通状况总体井然有序。遇到行人从穿过马路,驾车人都会立即停车,耐心等待,即使有人大摇大摆、不紧不慢地横穿马路,驾驶员也不会鸣笛催促。尤其是在通过学校驻地区域时,车辆更是注意减速慢行,小心驾驶。

2.日本东京——守住一条车道,快慢各得其所

日本平均每个家庭拥有汽车1.5辆,驾照拥有量在8000万张左右,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很少。这一点除得益于日本严格的交通管理制度外,还有赖于驾驶员良好的驾驶习惯,尤其是在东京,驾驶员各自守住一条车道开到头,快的慢的各得其所,没有谁为个人的效率而影响整体效率。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上,若行人见前面有车开过,会习惯性地在人行横道中央停下来,这时车内司机也会停车让行,做出“请”的手势,让行人先过。

3.加拿大渥太华——汽车基本不鸣笛,十字路口不抢行

在渥太华街上,很少听到汽车喇叭声。虽然当地街上交警不多,但处处可见司机间相互礼让的场景。车辆从支线进入主线,主线司机只要是处在停车起步阶段,大多让等待的支线司机先行,主线司机再起步。十字路口因争先强行造成堵塞的情况更是几乎没有。

4.德国——红灯坏了也“傻”等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德国人及遵守交通规则,哪怕交通信号灯坏了,红灯一直亮着,德国人也会站在那里“傻”等。这当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德国人的确很注意遵纪守法和讲究公德意识。

【思考讨论】

2006年4月23日,上海的一名女硕士因乱穿马路并妨碍交警执法,而被卢湾公安分局治安行政拘留10天。

女硕士姓刘,她与另一女友在淮海路黄陂路口乱穿马路时被交警拦下。刘某不但不接受处罚,而且对正常执法的交警破口大骂,脏话连篇,最后甚且一把将执法交警狠狠地推开。无奈的男交警在3名女交警的协助下才将她请进警车,带离现场。

一坐进警车,女硕士就连忙讨饶:刚才有电视媒体在场,她觉得乱穿马路被罚款“很没面子”,所以才出此下策,但悔时晚矣!她在处罚决定书上按下手印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对自己的恶劣行径深表后悔和歉意:没想到,这次自己成了年轻人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以请同学们结合案例文本首先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没有过像乱穿马路的违法行为,再结合女硕士的言行讨论大学生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应该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鹦哥岭上的绿色青春

【导读】

有一句名言说:“环境不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少年才是今天环境的主人,而大学生是今天环境保护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因此,就有了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来到了海南,不是旅游、也不是工作,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案例文本】

来自陕西、河南、山东、海南等9个省市及香港地区的27名大学生,从2007年起,历经上千个日日夜夜,足迹踏遍了鹦歌岭的山山水水。

如今,在海南这片陆地面积最大的保护区,他们建起了鹦歌岭森林资源数据库和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及档案馆,还组建起一支234人的“护林队”。

此外,他们的足迹还踏遍保护区周边6个乡镇19个村委会的上百个黎村苗寨,帮村民建起了环保旱厕、软床猪圈、家庭小菜园、稻鸭共育等一个个生态农业项目,带领近两万名黎苗同胞告别“刀耕火种”,走向文明,过上好日子。

5年来,他们用理想、青春、激情与信念,在鹦歌岭上筑起了一座“绿色长城”,护卫着海南的青山绿水,他们被鹦歌岭的黎苗百姓亲切地称为“森林卫士”和“幸福使者”。

“到海南莺哥岭去”

“到海南莺哥岭去!”刘磊,2007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毕业季他在网上找工作时看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招聘大学生,他一路颠簸来到这里,“感觉太阳刺眼,天气非常热,很辛苦。”一开始,最不习惯走山路。爬山时,两三个小时就会摔五六次跤,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摔。

山西姑娘黄娟同样是在网上得知鹦哥岭需要一批研究工作者的消息,“做好父母思想工作”后她便奔向鹦哥岭。刚到时,“感觉有落差,因为条件比自己想象的要艰苦。”

海南琼海姑娘许碧果2007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莺歌岭,两个多月前,她在老家琼海结婚,婚后第三天,便马不停蹄返回保护区。她笑言,“这边的蚊子比较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生廖常乐2010年进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从事科研监测,王慧颖是廖常乐的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廖常乐读研究生,王慧颖到杭州一家银行工作。后来,王慧颖辞去在杭州的工作,和廖常乐一起来到鹦哥岭工作并结为伴侣。两个月后,他们的孩子将出生在这大山脚下。

“这里有事可做”

两年多的林区生活,廖常乐感觉是充实的。在这里,他和团队成员共同进行树蛙野外监测与救护项目。据介绍,鹦哥岭树蛙是2007年确定的新物种,仅发现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2003年,来自香港的动物学博士陈辈乐等人首先发现并捕获了鹦哥岭树蛙的标本。2005年,考察队在鹦哥岭主峰再次发现了鹦哥岭树蛙。

“之后,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鹦哥岭树蛙大量分布,并对鹦哥岭树蛙的繁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调查期间,廖常乐经常上山蹲点观察,有一次在雨里蹲守了4天4夜,“树蛙很敏感,发现人的存在便会停止叫声,所以动静要小。”

刘磊表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刚成立不久,这里有事情做,年轻人有用武之地。据了解,这里有200多名护林员,每次科研人员上山都与护林员一起,他们大多是本地黎族同胞,他对物种的认准能力很强。

站领导从国内外请来专家在鹦哥岭科考,对年轻人进行培训;举行“无领导小组讨论会”,一一列出年轻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解决方法。

“把鹦哥岭自然环境保护好”

谈及未来,这群大学生一致表示,“把鹦哥岭自然环境保护好。”

许碧果说,鹦哥岭是海南岛第一、第二大河流——南渡江和昌化江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林以及海南岛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心枢纽。其东面为五指山保护区,东南面为吊罗山保护区,西南面为尖峰岭、佳西、猴猕岭三大保护区,西面为霸王岭保护区,北面为黎母山保护区。鹦哥岭在其中起到纽带连接的作用,使目前海南的单体面积小,岛屿破碎化的保护区连成一个整体。

廖常乐最近到白沙县南开乡挂职副乡长,两年来他在专业领域有了很大提高,并希望“尝试自己另一方面才能,在村民中把知识和理念传授开来。”

刘磊计划与同在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女友周薇明年结婚。五年来,刘磊已与本地黎族同胞打成一片。平时他们会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给他们敬酒表示尊重,你值得他们信任,他们就愿意跟你敞开心扉交流。为了保护周边社区的野生鱼类资源,我们与社区群众协商制定鱼类资源保护计划,禁止非法毒鱼、炸鱼、电鱼行为,淳朴的本地村民都很支持。”

如今,在海南这片陆地面积最大的保护区,他们建起了鹦歌岭森林资源数据库和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及档案馆,还组建起一支234人的“护林队”。

此外,他们的足迹还踏遍保护区周边6个乡镇19个村委会的上百个黎村苗寨,帮村民建起了环保旱厕、软床猪圈、家庭小菜园、稻鸭共育等一个个生态农业项目,带领近两万名黎苗同胞告别“刀耕火种”,走向文明,过上好日子。

5年来,他们用理想、青春、激情与信念,在鹦歌岭上筑起了一座“绿色长城”,护卫着海南的青山绿水,他们被鹦歌岭的黎苗百姓亲切地称为“森林卫士”和“幸福使者”。

(来源:(1)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5-03/3862160.shtm《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一群大学生诠释“绿色青春”》2012年5月3日 作者 崔力文

(2)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5/03/c_123072636.htm《27大学生建设海南鹦歌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纪实》记者 刘见)

【点评】

27位大学生自愿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决然地选择到海南山区,成为了这片绿色家园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望者。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体会到:

1.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生存的基础,是要靠每一个公民来维护。现在,生态环境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诸如大气污染、花草枯萎、有些动物濒临灭绝……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但同时令人感动的是,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大学生那样的环境“守护神”:放弃城市生活,走进荒山建设10个基地,绿化4条公路,种下140万棵树木的女大学生李勤英;从1棵到2700万棵,20年辛苦成就斐然,染绿荒沙7000公顷,逼退风沙10公里,赢得人与沙的较量的牛玉琴;扎根林海,无私奉献,与大火交手28年,保障中国东北林海安全的韩亚民;一个护林员的儿子,30年前接过父亲的望远镜,忍受寂寞孤独,在群山之巅,守望森林的余锦柱;用真心换放心,用真情帮林农,审时慎行,终于让山绿民富,让改革成了民心工程的刘礼祖……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是他们让我们的家园变得美好。

2. 大学生身体力行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看似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其实“环保” 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身边: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不乱扔烟头、垃圾,不乱扔废旧电池、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一次性用品,空饮料瓶、食品包装袋放入垃圾箱,带宠物外出注意捡拾粪便,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植被等等。

因此,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身先士卒,既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又要成为保护环境的卫士。把保护环境当作自身应尽的义务,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投身到环保实践中去,让我们共同建立和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造福人类。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个人增加一份爱护,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身边的一山一水,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见到的将是一个山更青、水更绿、花更艳、人更美的地球,地球也永远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村落。

【思考讨论】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中活跃着这样一支学生环保力量——他们不但定期回收废品,而且还开展各种创意环保宣传活动,并支持推动学生的低碳科研。参与者是来自北大各个院系,覆盖全校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这项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而且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较强的可持续性。建议同学们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环保实施方案,并和你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实实在在地为保护环境做些事情。

                         非礼勿视——请管住自己的眼睛

【导读】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好奇心人类天生的,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作为理性的人,应该把好奇控制在适当的尺度之下,以不能侵犯他人隐私为标准。如果超过此标准,就可以称为“好奇心过盛”,或是“好奇心失控”,甚至会把自己引入歧途、带进班房——

【案例文本】

新学期伊始,正当同学们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时,某高校却意外传出有男生偷窥、偷拍女生宿舍的消息。

意外发现

事件发生地点是在该校第二、三两栋宿舍楼。二栋为男生宿舍,三栋则是女生宿舍。两栋宿舍楼间距不足百米,中间没有任何遮拦。

女生小言居住在三栋五层,一天下午课后来到网吧,准备查阅资料。当她先习惯性的打开学校贴吧浏览时,一条信息跃然映入眼帘:评选三栋的漂亮美眉!小言急忙打开,不由大吃一惊:在上传的几张照片中,竟然有自己的身影,其他女生中有的是同宿舍的女生,也有其他宿舍的女生。更令她惊讶的是多数照片中的女生衣服穿的都比较暴露。小言连忙给同宿舍的姐妹打电话约到网吧,等到大家看完照片后,情绪都很激动,气得要找二栋男生算账。宿舍长小夏突然想起:前两天就有别的宿舍的女生告诉她:曾经看到过对面的宿舍楼有一个男生在晚间向女生宿舍张望,当时她们宿舍的女生朝那个男生大喊了一声,男生一猫腰不见了后来大家就没有再把这件事当回事,现在想起来此事绝非偶然。原先男生只是偷窥,现在已经发展到用数码相机偷拍!有的女生说:“夏天我们在宿舍里穿着本就有些随意,如果被男生偷拍了发到网上,以后还怎么有脸出去见人!”姐妹几个商量的结果就是

守株待兔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姐妹们白天上课,一到傍晚,轮流站在窗后用窗帘作掩护向对面宿舍楼张望。在第四天晚上,终于看到在对面二栋的男生宿舍的六层,在靠近中间的一间宿舍,有一个男生打开宿舍窗户,眼睛死死的盯着女生宿舍,后来举起手里的照相机准备朝某间女生宿舍拍照。小言姐妹几个急忙也拿出借来的照相机向对面男生拍照,显然闪光灯惊扰了对面的男生,他转身退回了宿舍,但是他的身影却清晰的留在了小言她们的相机里。

第二天,小言她们不仅将此事告诉了其他宿舍的女生,而且将偷窥人的照片发到该校多个论坛“示众”,这一举动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引起女生楼的一片恐慌和愤怒——

众说纷纭

尽管三栋女生一再强调,将偷窥人的照片发到网上是想警告那名偷拍女生宿舍楼的男生要注意。而二栋男生宿舍的大部分男生却颇有微词:三栋宿舍的女生晚上朝我们这边望,她们也该算偷窥、女生把偷拍者发布到网上属于侵权行为有的人更表示,三楼的女生在夏季都穿的很少,很暴露,她们都很随便,也不拉窗帘,加上两座楼离得不远,使得男生们很容易看到对面女生楼的女生在做什么,如果被偷窥了,怎么能怨我们呢?一时间网上风声鹤唳、传言四起。

【点评】

1. 把握好奇心的尺度

我们对生活是不能没有好奇心,那样你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当你面对世界不再好奇心时,你不是在变大,而是在变老。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若引诱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或许也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前夕给他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可是妈妈却说为什么给她买一双樱桃红的袜子,道尔顿并不认为妈妈在和他开玩笑,而是对妈妈的问话产生了极大的疑问,于是跑去问周边的人,发现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外,其余的人都和妈妈一样,说是樱桃红色,道尔顿觉得这件小事真不寻常,他对此事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经过认真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弟弟和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弟弟和自己都是色盲。

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但他却是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经过他的综合分析,又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从简单平凡的小事中产生好奇,深入地研究考虑,一个奇迹便出现在你面前。

但是,人的好奇心既有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又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唯有健康的不触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好奇心,才能帮你消除无知,让你发现奇迹;否则就像案例中的那名偷拍照片的男生那样引火烧身、甚至犯罪。

2. 从案例中我们还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呢?

首先,应该说,案例中那名偷拍女生照片的男生最初的动机是好奇心使然,但已经违反了道德要求;后来又将拍到的图片加以传播,就是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中的第42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到处传播偷拍到的女生隐私部位的图片,就属于犯罪的行为,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案例中的举报人(女生)未经偷拍者允许,又将其照片发到网上的做法也是欠妥的。举报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却也在同时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不过介于举报者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这种程度的侵权将是非常轻微的。

其次,如果遭遇到被偷拍的经历,被偷拍者应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一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后,应对偷拍者给予治安处罚,同时被偷拍者也可以获取证据材料;二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偷拍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精神损失。被偷拍者可以将偷拍者侵权时的照片拿到公安机关那里作为证据,而不应传到网上去。

最后,女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一些自我保护的细节,如适当时候拉上窗帘,穿着不要过于暴露等。

【思考讨论】

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些以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行为就有可能变成了一种违法行为:

2006年8月,某学院学生赵某与刘某的同寝室女同学王某开始交往,10月王某以感情不和提出与赵某分手。赵某认为是刘某从中挑拨,遂通过手机短信息等途径向刘某发送侮辱恐吓内容的留言。刘某认为赵某的行为干扰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向保卫科报案,保卫科将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依据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赵某的行为给予了罚款处罚。

因此,大学生应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维权意识,做一名守法公民。请问:你知道这部法规中还有哪些被禁止的行为吗?

ine-he� H: 5 0�h� style='font-size:16px;mso-bidi-font-size:20px;line-height:150%;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weight:bold'>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中国新论》中写道:“我们以前谁也不曾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事之道更为进步的民族存在。但事实上,我们却发现了中华民族,它竟使我们觉醒了。”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传统“孝”的思想在今天仍具重要意义。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关心、爱护、养育子女,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体贴自己的双亲,并在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要主动地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必要的。

大学生应当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老话讲“人穷志不能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三位女生虽然家境贫困,但自强自立、孝敬老人,乐于奉献。在她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积极、乐观、坚强、朴实的传统美德,也体会到了新时期大学生们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文明风尚。

【思考讨论】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尊老敬师的楷模。

毛泽东给徐老祝寿的故事被传为人间佳话,更是后代学习的楷模。

1937年初,党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至延安,适逢徐特立60大寿,毛泽东草席未暖,就发起为徐老祝寿的活动。

1月31日晚,毛泽东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2月1日黎明,警卫员见他一夜没合眼,又一次来请他休息,他说:“我顾不上休息哟,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我的老师,也是大家的老师徐特立的寿辰!我还要写贺词呢!”说着,他提笔写了封长信。信中,他热情地颂扬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并写到:“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写罢,他顾不得吃饭,又将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亲自检查了一番。

寿堂设在延安城东的天主教堂里。中央办公厅蒸了60个馒头,以代替寿桃,并预备有瓜子、花生、红枣等,摆满了铺着红布的桌子。参加祝寿的人挤满了教堂。徐特立头戴一顶鲜艳夺目的大寿帽,由毛泽东等陪着走进来,被团团围在中央。人们纷纷起来,恭恭敬敬地给徐老敬献寿酒。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父母之爱,如海无涯,一个人如果连赡养孝敬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还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

这些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人感动,令人温暖,它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让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精神在自己身上闪亮起来。

(供稿: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