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历史人物 >> 正文
陈三立

日期:2017-03-17 14:47:30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直接促成其父亲湖南巡抚陈宝箴走向维新道路的一个著名人物。光绪八年(1882年)他中了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他赴京参加会试中式。但这年未应殿试,到己丑年(1889)三十六岁时,才成为进士。光绪二十年(1895)秋,诏授陈宝箴巡抚湖南。陈三立携带家眷,由武昌赶到长沙,辅佐他的父亲推行新政。他四年时间里,结交和扶持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人物。他对民族民主革命事业,采取同情和支持的态度,如创办时务学堂,当时有四十多名学生,后来基本成为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革命者,蔡锷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 戊戌年冬,他们父子二人也俱被革职,离开湖南,回到南昌。吴宗慈在《陈散原先生传略》中说:“先生既罢官,侍你归南昌,筑室西山下以居,益切忧时爱国之心,往往深夜孤灯父子相对,唏嘘而不能自已。”

满清推翻,民国肇造,共和政体,迭遭波折。他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既不参与保皇复辟,也不投身民主革命。后来他移居上海,与一些旧朝遗老如沈曾植、梁鼎芬、严复、陈衍等时相过从,唱和不断。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上海访问,由徐志摩陪同特来西湖拜访他,亚洲两个文明古国的两位诗人会见后,互相赠送了自己的诗集,还合影留念。

1932年春,当他听到老友郑孝胥粉墨登场,做了“满洲帝国”傀儡皇帝溥仪的“总理”时,他断然与之决裂,斥责他“背叛中华”,在《散原精舍诗》重版时,愤然将《郑序》删去。后来,因他的三男寅恪执教于北京清华园,他便特到北京颐养,寓西四牌楼姚家胡同三号。1937年秋,抗战爆发,北平沦陷。日伪政权对他百般劝说,要他效忠日伪,遭到他严词斥逐,后绝食五日而死,表现了铁骨铮铮的民族正气。

林纾 :上一篇 | 下一篇:严复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