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探略

日期:2014-03-12 12:35:54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是搭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完成课程目标、达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应该以职业素养为导向,遵循教学规律,从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突出职业性、层次性和信息化特征,着力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设计  职业素养

教学设计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有机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序化组合相关教学要素,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由于类型不同的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办学模式、学生的优势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不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具有不同的特征。高职院校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宗旨,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应当坚持以职业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课程的教学设计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是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具有共同属性和要求。但如果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就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和课程的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规定,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也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不把握同一课程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具体定位和具体要求,简单地追求统一要求和千篇一律,课程建设与改革将毫无特色,也收效甚微。”[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定要依据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虽然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但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内涵,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是不同的,在高职院校中就具体化为“下得去、留得住、上得去”的具有良好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要求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既是高素质的,同时又是高技能的,是素质和技能二者的有机统一,不仅要求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要扎实,技能要娴熟,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根据上述分析,应当这样来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它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任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以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动一体为方法,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的大学生必修课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应当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始终,将共同属性和特殊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宗旨和功能出发来设计,来考虑。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作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对象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对人的尊严、价值乃至命运的关怀,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来开展教学设计,提升其职场核心竞争力,弥补职业素养的短板,能够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留得住、上得去”,能够在某个具体的岗位上为民族复兴大业建功立业。

二、精心组织教学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抓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内容体系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质量评价设计四个基本环节。该四个环节前后衔接,顺次运转,构成教学设计的闭环系统。要搞好教学设计工作,提高应用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精心组织好这四大基本教学环节。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系列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设计活动的目的和归宿。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7月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根据“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宗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而且必须重视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除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意识外,还包括核心职业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一般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实践来培养,而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则主要通过文化基础课程来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施教者的教育活动,把一定阶段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要求转变成受教育者现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把一定社会阶段的社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那系统教育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4],把受教育者的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从“现有的”的水平提升到“应有的”水平,通过受教育者“合乎社会要求的自觉行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实现人自身的发展”[5]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内核的中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应着力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着力培养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意识,着力培养善于沟通、敢于担当为主要内涵的职业行为习惯,从职业理想、职业规范和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育,让“他们明白自己未来在社会上和企业中应承担的角色、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育培养他们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6] 同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文字表达和运用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以汇聚和强大中国力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富强。

2.内容体系设计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实施的载体。高职院校本着掌握基本理论、突出职业性特点、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将教材重点教学内容与贴近学生实际、充满时代气息、贴近本土文化的鲜活教学素材有机整合起来,力求体现科学性与创新性、理性思辨与感性体悟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设计“践行荣辱观念,提高道德法律素质”、“树立理想信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弘扬职业精神,培育诚实守信品质” 等理论教学专题,相应的开展“服务社区、奉献爱心——传承阳光工程,践行荣辱观念”、“调研企业、 转变角色——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成长成才”、“顶岗实习、感知文化——强化职业规范,提升职业素养” 等实践教学主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设计“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浴血奋战,建立社会主义崭新国家”、“改革开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城乡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平发展,重建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等理论教学专题,相应开展“缅怀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感悟新民主主义理论”、“工学交替,体验改革成就——参观校企合作单位,体验经济社会改革成就”、“躬身践行,送文化进社区——营造服务文化氛围,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社区,关心家乡建设——促进城乡一体,我为新农村建言献策”、“理性爱国,展现良好素质——立足工作岗位,强国富民才是硬道理”等实践教学主题。课堂理论教学专题教学模块搭建理性认知平台,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国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模块搭建知行转化平台,引导学生在道德践行中养成德性,促进知行统一。

3.教学策略设计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看成是“过河”,而完成任务的方法路径可以则看成是“桥”或者“船”,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过程就是“造船”或者“搭桥”的过程。这是对组织实施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的形象表述。方法对于达成教学任务、解答学生疑惑尤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但大多是通过文件化语言来表述的,尽管准确,但与学生习惯的接受方式相去甚远,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的文件化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可感可触的教学语言,让理论入脑入心入耳,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实施中,要有问题意识,一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的困惑点,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题教学中,设计一些具体问题以贯穿授课过程的始终,以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来推动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城乡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的时候,可以设计为“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有哪些特征、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为什么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系列问题。采用发现式、对话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中展开教学,精心选择各种事例来阐释理论,运用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二要充分满足学生就业的优势需求,提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大致包括自我学习、人际交流与沟通、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等内容,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就业竞争、职场发展的短板。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将问题集成为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营造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或者育人合作完成任务,形成自我学习、团队协作、与人沟通、信息处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调研企业、 转变角色——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成长成才”教学中,设计一个“寻找职业榜样,准确定位自我”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单独或者组成小组,通过校内发现、行业调研、网上查找等方式,寻找优秀的学长学姐或者该行业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做成PPT,写成演讲稿,如有条件还可以请其回校现身说法,交流成长心得或者人生理想,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自我,制订学习规划,在行业优秀人士成功经历中体验诚信、敬业、创新等素质的重要性。这样既有效解决理想信念的落地问题,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4.质量评价设计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给予的实态把握和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与教学目标对照,可以找到成功和不足之处,反馈给内容体系和教学策略设计环节,并加以改进,形成教学设计的闭环系统,有助于保障教学的方向性,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效果如何,应该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学校的“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学生的“学”主要从知识掌握、能力提高(诸如思想政治素质、环境适应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和学生品德的养成和行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判;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为人师表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可行、教学方法是否科学、课后辅导是否负责,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等内容;从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集体备课的组织等方面考核学校的“管”是否科学有效。这三者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三维客体评价指标体系,力争全息、多维的反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运转是否顺畅,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宗旨的实现。

三、抓住教改的着力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精心组织各教学环节,为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要真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必须抓住以下三个教学设计的关键着力点。

1.以选准理论教学案例为着力点,突出教学设计的层次性特征

授课切入点是确定教学策略的首要任务,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则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教学实践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喜欢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演绎的方式来接受知识,而更加注重从感性切入到理性的深化来感悟知识。因此,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找准学生思想的困惑点和思维的兴奋点,以此编制蕴含这些问题的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程式的展开,这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历史上产生的理论,用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实践和历史的逻辑来说明;当代理论的发展,则用现实的任务、现实的实践和现实的问题来分析”[7]。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点”、理解上的“难点”、社会上的“热点”,选取贴切、生动、真实的事例切入,给学生释疑解惑。

2.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着力点,突出教学设计的职业性特征

课程模式决定于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其课程大都具有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的特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仅仅注重课程的知识认知和道德养成,而是更加注重课程教学从见习、实习向实践的拓展,使教学设计带有突出的职业性特征。因此要加强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应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动传统的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发展。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与专业教育教学互通、与校外社会德育机构合作,开展“基于网络”的虚拟型、“基于社群”的服务型、“基于情感”的体验型和“基于问题”的探究型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覆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时空,延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链条,促进知行统一,锻炼学生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3.以打造网络教学平台为着力点,突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的灌输性强、教学内容的变化快的特点以及90后学生“思想在微博、情感在空间、沟通靠QQ”的特征。因此,要大力推动传统的现实课堂向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相结合,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水平。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学习网站,整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把课程教学内容、经典文献、学生实践教学的调研报告、演讲稿、行业企业文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探析等内容放在网上,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师生课内课外交流,释疑解惑,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信息收集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2] 陈春莲.关于高职院校“基础课”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4

[3]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行[N]人民日报.2010-7-151

[4] 韩璐.以高职思政课为依托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和具体途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

[5] 叶松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性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5

[6] 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第6

[7] 熊晓琳.充实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做法与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0

   (作者:蒋家胜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