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三大动力”有助于“三驾马车”的稳定性、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经济发展平稳换挡、结构升级和方式转变。[详细]
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必须推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着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优化上下功夫;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在稳步培育上做文章;着力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在增量提质上下力量,不断释放有效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投资——关键作用
背景
一方面,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远未达到70%的预期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及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投资大有作为。另一方面,投资自主性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详细]
对策
抓投资一要理直气壮,二要有定力。新常态下的投资,不能是想起什么投什么,也不能是政府完全包办,更不能是一哄而上,这样会形成新的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我们必须搞清楚“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以保障投资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使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要绷紧一根弦。即当下的投资就是今后的结构。在投资之初,就要充分考虑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布局“中国制造2025”,融合“互联网+”,“点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领域,为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指明了方向。当然,这并不是说各地都要投或者只能投这些领域,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搞蜂拥而起、盲目上马。
要强化一个意识。即投资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尊重企业意愿。造成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地方政府在推动投资时用长官意识挤压市场规律、代替企业做决策无疑是其中一个。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在投资选择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有这样,投资才能长久、可持续、有质量。
要掌握一个方法。即牢牢抓住重大工程投资这个“牛鼻子”。2014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2015年“七大重大工程包”。这些重大工程助力稳增长,给力调结构,致力惠民生,各地一定要抓紧落实,让投资早落地、快见效。不能土地给了,一直闲着;钱下拨了,趴在账上;项目批了,未见开工。当然,各地也要有投资项目储备,要“干着今年的、备着明年的、看着后年的、想着大后年的”,让投资项目层层接续,次第开花。[详细]
消费——基础作用
背景
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众化消费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为追求,我国已经进入到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的阶段。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一些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已大幅超出需求,而一些升级的消费需求还难以得到满足。与商品消费相比,我国服务消费供给能力还不足。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需求,还存在大量市场空白。[详细]
对策
面对消费需求的变化,只有创新供给,才能激活和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为消费升级提供更多选择。要扩大市场准入,提升竞争能力,发挥民间资本在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创造安全放心消费的环境,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详细]
出口——支撑作用
背景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处在大调整的时期。从外部来看,确实会看到很多新的挑战:第一,国际市场外需不足;第二,传统出口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第三,出口结构升级将面临与发达国家的争夺;第四,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新挑战。
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除了挑战以外,我们也面临新的机遇。我觉得机遇更多的不是规模扩张的机遇,而是出口结构升级的机遇。其一,是引进来的机遇;其二,是海外低成本并购的机遇;其三,是技术密集产业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出口结构升级的机遇;其四,服务业发展特别重要的是服务外包的机遇;其五,是全球对资本品的需求的机遇。[详细]
对策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必须向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出口结构升级的动力。为此,我们要做好五件事:一是着力增强技术与资本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要加速增强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三是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四是打造引领国际竞争力升级的新平台;五是营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外部经贸环境。[详细]
三大动力:改革、开放、创新
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动力,以扩大开放注入发展新动力,以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新动力。
改革——释放发展新动力
背景
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施行,从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到国企改革启动试点,从财税体制改革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踏入关键之年,“最先一公里”不断破题,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但部分领域和一些地方的落实进度和推进力度,仍然让市场主体觉得不痛快,“最后一公里”的获得感不强:一些权力明放暗不放,徒增企业的时间和运营成本。有投资者抱怨一些政府部门“叶公好龙”,对民间资本设置“弹簧门”,有些事项明明符合政策和改革方向,但硬是顶着不办。就这样,推进改革的爬坡之路上,横卧着一只只“拦路虎”。[详细]
对策
以深化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单纯推进哪一项改革就能奏效的,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推动服务业市场开放。在服务消费占比越来越高的社会消费发展趋势下,应确立服务业市场开放新思路,尽快实现一些重要服务业领域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应把破除行政性垄断作为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逐步放开服务业领域的价格管制,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从多方面深化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面临诸多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矛盾。这就需要以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为导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推进政策调整。[详细]
开放——注入发展新动力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复苏动力不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详细]
对策
面对发展环境变化和阶段转换,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合作模式,参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变革。[详细]
创新——激发发展新动力
背景
虽然我国GDP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现有的资源容量(尤其是土地和能源)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能力弱,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全球竞争力。必须寻求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详细]
对策
加强全面创新,必须紧密围绕产业发展这一核心。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整合国内外校企创新资源,引导联盟按照产业技术路线图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进行研发,实现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性、全局性的核心共性技术突破,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建立将知识创新成果在全社会推广和共享的新机制,只有当全社会都能采用创新成果时才能实实在在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才能真正谈得上创新驱动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