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决定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决定性”,是《决定》的最大亮点和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比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基础性”作用,有加强和确定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说法提出,已经有多年了。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处理好。“基础性”作用,给人的理解是在市场之上还有一个力量在配置资源,那只能是政府。“决定性”的含义是指,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因此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基础。
从“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还回答了“中国的改革是走向市场化还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管控”这一争论已久的问题,显示出中央明确坚定的态度。
1、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以前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们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改革逐步肯定市场直到让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飞跃。市场是迄今为止人类经济实践反复证明了的资源配置之最佳机制,完善这个机制将不断地释放改革的红利。市场为什么要起决定作用,就是因为它有效率。市场经济之所以最有效率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内在一系列规律在起作用,这些规律必然导致资源有效配置。这些规律和原则包括机会成本,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原则等等。从深层次看,市场经济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调,所以它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2、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前提。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决定资源配置还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我国在1980年代后期提出要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提法是“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应该说,“基础性”比模糊的“重要”要明晰得多,但是“基础性”的提法产生了不确定性。这给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什么我国这些年来政府干预经济、管制经济比较厉害?不能不说与上述理论漏洞有关。现在把“基础性”改为“决定性”,有利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决定性”不仅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强度、力度、深度等量的变化,而且还是一种“质”的提升。它表明中国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这是我国经过30多年努力才得出的对市场经济地位新的理性认识。过去讲市场在资源配置里起基础性作用时,我们还给政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未来我们的体制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给政府留下的空间就小了一些,政府的责任就会变小一些,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就好确定了。
3、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我国改革的突破口、重点到底是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还是土地制度?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判断与选择。这些改革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据此设计出各领域的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标尺,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也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这个主线是一种顶层设计。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提法有利于深化市场化改革,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政府直接支配资源过多,政府干涉微观经济过多。但是,政府在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不足。二是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有的地方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恶性竞争。三是对非公有经济设置了障碍,“玻璃门”、“弹簧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4、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国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的一种提升,这一论断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实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最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政府的管制多。产能过剩、造城运动、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比如产能过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干预过多,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现在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水泥、玻璃、造船以及风电、太阳能,都是政府关照较多的行业,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轻纺、电器、轻工等产能过剩并不严重。过去对宏观调控也有扩大化理解,似乎宏观调控就是政府配置资源。1992年以来,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虽然在表述上有所调整,但主要是对市场作用“量”的调整、程度的加强,没有“质”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到底谁是资源配置的决定者。《决定》两个字的改动,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
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在认识和指导思想上,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统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既然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内涵、一般规律,就要解放思想,破除理论障碍,在理论上承认这一规律,在实践上遵循这一规律。1992年的重大理论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会同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更多的改革红利,助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将会进一步加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决定》中两个新提及的“市场”:金融市场、建设用地市场。为什么说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基础?如吴敬琏所说,“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有三个主要的缺点,一是条块分割的情况使市场碎片化;二是存在许多妨碍竞争的行政干预行为、垄断行为和行业保护行为;三是发展不平衡,比如商品市场发展程度好一些,而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一句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从限制的经济秩序转向开放的经济秩序。贯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理念就是改革开放。诺思等人提出人类社会经过三种不同的社会秩序,第一种是原始社会秩序,即狩猎采集社会的秩序。第二种是有限准入秩序。这种有限准入秩序通过对经济体系实行政治控制来解决如何约束暴力的问题,也就是通过限制进入来产生租金,以此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第三种是开放准入秩序,即通过政治和经济上的相互竞争而非创设租金来维持社会秩序。无论减少或取消行政审批,还是让市场决定价格和让民间资本进入要素市场,都是要构建一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开放秩序。
3、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把政府从配置资源中解脱出来,要从强势政府转向强化市场型政府。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市场作用。“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得到推广,地方政府将逐渐退出开办企业的行列。只有界定好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除了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外,还要从强势政府转向强化市场型政府。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为此,《决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了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决定》还提出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结合起来,就是要从强势政府转向强化市场型政府。
(来源:《湖北日报》作者:卢现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