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面向当代中国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

日期:2014-05-04 07:02:53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20世纪中叶以后,整个世界进入了总体相对和平的生存状态,在巨大雄厚的物质财富被创造出来、人们享受着有史以来最为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发展”便突显为有别于过去时代的新时代特征和人性要求的问题。

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变迁

  较之以往,当前的现实生活世界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变化。这种影响到人们认同自身存在感的社会生活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其一,消费社会的兴起。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走向了“过剩经济”阶段,“消费本位主义”便取代作为工业社会标志的“生产本位主义”,消费已然溢出了满足人们生存基本需要的原初意义,成为旨在享受和炫耀的象征消费或符号消费。在如此这般的时代风尚中,社会大众被培养成为消费者,消费成为不断刺激并实际制造人们需要的手段,成为行使社会控制和社会驯化功能的“新生产力”。

  其二,真实的虚拟化生存。互联网实现了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使得电脑、网络成了现实生活的基本要素,人们需要在“虚拟世界”中谋划生活。时下出现的“虚拟空间”、“虚拟社群”、“虚拟休闲”、“虚拟图书馆”、“虚拟大学”、“虚拟的文化”、“虚拟的全球办公室”等说法,正是当今人类虚拟化生存活动不同方面的形象而真实的表达。

  其三,全球化浪潮。随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当代世界变成了一个人们共享共荣的社会空间,一个地区的变化能够影响到另一个地区的个人或社群的生存筹划。安东尼·吉登斯就把“全球化”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进而言之,“地域性变革”与“跨越时—空的社会联系的横向延伸”,恰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诸如此类在当代达到典型状态的生活图景,为我们研究当代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话题,孕育着新的理论生长点和认识视角,对此需要给予与之相匹配的理论阐释或说明。

切中当代社会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

  从根本上看,上述现实生活状态的变迁纵然是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从根基来看,经济发展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世界发展中的经济发展问题。只有如此,历史唯物主义切中当代社会现实的思想魅力才能豁然呈现出来。

  历史唯物主义明确主张,以物质生产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更为关键的在于,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为分析对象,从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发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动因或机制。恩格斯认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只有马克思攀登上历史的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之所以如此,就在于马克思发现了说明全部现代社会关系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

  特里·伊格尔顿在思考“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问题时,直截了当地提出,“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一样,马克思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一直为人所忽略的事物,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于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可能而又实际构成其主导内容的,正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所以作为植根于现实生活过程并深入到时代问题核心之所在的理论学说,历史唯物主义一经问世,就成为无数人心向往之的思想领地。当代生活纷繁芜杂的变化,陌生难辨的形式可谓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的是,扑朔迷离的生活表象之所以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恰是建构并保持其联系的内在构成元素。由此可见,当代生活确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穿透力及其当代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已然进入了当代生活之中。

在资本与劳动之间构建良性互动关系

  真正说来,资本是因为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而降临世间。虽然,马克思猛烈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性质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尤其透辟剖析了作为资本的“劳动”把人变为“单纯劳动人的抽象存在”的生存境遇,但同时马克思也充分肯定了资本在现实生活中的建设性意义。我们依此当能明白,既然资本对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那么,资本的持续存在就是不言而喻的。资本依然占据着现实社会的舞台,这是当代生活中人们能够感觉到的现实,也是当今的思想研究应当面对的事情本身,这种状况在当今中国社会尤其具有现实性。

  当今中国强调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不言而喻的。在日益深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仍将作为社会生活之基本建制,影响并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如何充分发挥资本的生产性、建设性、造就性等积极维度的作用,在资本与劳动之间构建良性互动的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和提供正能量,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表达自己时代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面向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仍然需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探索新型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构建新时代的社会生活体系,关乎当代中国社会的未来,而且关乎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时代责任。既然在当代中国场景中解决中国问题也就是解答世界性的难题,那么,这正是当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参与开掘人类文明新路的历史性机遇。就此而言,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生活运动中发挥思想武装和文化引领的作用,是值得期待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30日第590期 作者:陈立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