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泛娱乐化妨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白小光(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日期:2013-10-08 20:26:14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摘要:泛娱乐化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种不良趋向,它主要体现为新闻报道、视听节目、网络平台的娱乐化,娱乐文化的“三俗”化。泛娱乐化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极大挑战,严重妨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应当高度警惕,采取措施妥善应对。

关键词:泛娱乐化;“三俗”化;大学生;综合素质

现阶段,整个社会似乎进入全民娱乐期,娱乐无处不在,娱乐至上成为不少人的信条,泛娱乐化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泛娱乐化严重冲击大学生素质教育,则是高校和社会各界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泛娱乐化的含义及表现

泛娱乐化,是指人们试图把娱乐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主要塑造手段,全面娱乐,过度娱乐。它以市场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为基本内核,以影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及各种娱乐场所、商业表演展示舞台为主要传播载体,以通过刺激受众感官兴奋而非精神愉悦的方式,谋求销售量、收视率、收听率或点击率,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成为一种给社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的思潮和行为模式。它主要表现为:

(一)新闻报道泛娱乐化

新闻报道泛娱乐化,是指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时过分注重娱乐功能,出现了新闻与娱乐合流的趋势。一方面是软新闻泛化。好多媒体报道中关系国计民生的硬新闻比例呈减少态势,而名人私事、明星绯闻、赛场趣事、八卦等软新闻数量则不断增长。刺激性、猎奇性、窥私性、趣味性、迎合性甚至夸大性增强。某某门、同居、小三、艳照、揭秘、网友爆料等是新闻标题热词。另一方面是硬新闻软化。一些媒体总想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法制等新闻主题中,挖掘渗透娱乐价值,用娱乐化编排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娱乐报道的各种技巧在这里通行。硬新闻本应有的新闻价值被稀释,媒体本该反映的主流声音被掩盖,其严肃性、思想性、指导性、知识性大打折扣。反倒是硬新闻不应有的故事性、刺激性、窥私性等得到张扬。如一些媒体报道“两会”,不是重点关注其重大主题,转而关注参会的名流怎样,女代表的风采如何。

(二)视听节目泛娱乐化

视听节目泛娱乐化,是指娱乐节目越来越成为影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内容的重头戏,娱乐路径越来越成为媒体传播的热门选择现象。且不说各种无厘头电影,爆笑剧集,搞怪图片、动画、视频盛行,单单风起云涌的各类电视娱乐节目就让人眼花。从游戏娱乐、益智娱乐、脱口秀娱乐,到风靡全国真人秀、达人秀等所谓平民原生态式选秀造星娱乐,再到灌注娱乐化风格的婚恋交友节目,我国电视娱乐大潮汹涌澎湃。央视的《开心辞典》、《非常6+1》、《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女声》、《快乐男声》、《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安徽卫视的《周日我最大》、《缘来是你》;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恋恋超姻速》等娱乐节目的热播,加之网络助推效应,其中的主持人、嘉宾被狂热追捧,不断有参加者火速蹿红,这足以反映出在彻底娱乐、娱乐天下主旨引领下的视听节目,正以何等强大的冲击力、塑造力影响着受众及整个社会文化生活。虽视听娱乐节目众多,但其搞笑、噱头、无厘头化的套路大都相似,同质化明显。原因就是山寨化、跟风化,或克隆国外典型,或复制港台样板,或模仿国内亮点,结果是各类大同小异的娱乐视听节目轮番上阵,使受众渐渐娱乐营养过剩,由感官亢奋转向审美疲劳。

(三)网络平台娱乐化

网络平台泛娱乐化,是指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人们生存发展的平台,其娱乐功能被过度开发、放大,致使其渐变为人们狂欢的舞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85亿,手机网民3.18亿,互联网普及率36.2%。从年龄结构看,20-29岁的网民所占比最高,达30.8%。从职业结构看,网民中学生群体所占比最高,达29.9%。从互联网应用状况看,网络游戏用户3.11亿,网民使用率64.2%;网络视频用户3.01亿,网民使用率62.1%;网络音乐用户3.82亿,网民使用率78.7%。2011年上半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18.7小时。显然,我国很多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上网时间,主要用于娱乐。网络游戏、音乐、视频是网民休闲娱乐的经常性选择。各种搜索引擎、网站、网页都给人们提供各类娱乐通道;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给人们提供多种互动娱乐;网络新闻、视频、文学给人们提供多样娱乐资讯和故事等。网络一定程度上已成人们可随时光顾的超级娱乐场所。随着商家们挖空心思的开发、创新,网民们趋之若鹜的应用、传播,网络的娱乐功能被一再放大,而网络的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宣传教育等功能却常被很多网民轻视。如QQ原本只是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最初主要用来联络交往。一旦游戏功能植入,其应用主流就转向偷菜、斗地主等娱乐活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性、自媒体性、便捷性等特点,常使其娱乐活动带有放纵性、混乱性色彩,甚至突破道德法纪底线。如有人利用博客或论坛散布艳照,部分网站马上就将其转载,并作为某种热点放在显眼处,一些网民则疯狂浏览、下载、转载、围观起哄。一时间,有网站赚足点击率,有网民们饱享“大乐子”。至于此类东西流传造成的严重后果,则少予关注。

(四) 娱乐文化“三俗”化

泛娱乐化喧嚣中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暗流。当一切都能娱乐,一切都敢娱乐,娱乐之道便是名利之道理念被一些商家、文化单位和公众推崇时,娱乐易于走向庸俗、低俗、媚俗甚至恶俗。一些所谓超级喜剧胡乱搞笑、制作粗鄙、格调低下;一些所谓票房大片手法新奇怪异,人物天马行空,内涵干瘪空虚,甚至兜售恐怖、血腥、床戏;一些所谓革命剧披主旋律外衣,行青春偶像剧、情感纠葛剧甚至武打剧之实;一些所谓创新剧篡改经典、穿越历史、随意戏说。电视娱乐节目中,无聊当有趣、肉麻当噱头、恶搞当本事、躁狂当魅力、滥俗当品牌屡见不鲜。一些相亲交友节目炫富、拜金、涉性、讥讽,甚至伪造嘉宾,编导相亲,虚构真情;②一些选秀节目,标榜一夜成名、一朝暴富,包装炫目、喧闹芜杂,甚至玩“中性”、“伪娘”;③一些所谓百科全书式脱口秀节目,把冒牌养生大师当招牌,误导民众;④就连春晚的某些力作,也靠嘲笑弱势群体制造“笑果”,滑向低俗、反智化。⑤网络世界的娱乐内容中更是鱼龙混杂。恶搞、挂马、哥姐泛滥、喷血床照、超尺度视频、色情文学、激情聊天、淫秽电影等不胜枚举。一些所谓网络红人,或大嘴滔天,语不惊人死不休,频致口水战;或炒作艳照,企图一脱成名。一些网络公关公司为钱不择手段,暗中充当打手或推手,或把你捧成娱乐红星、媒体名人,或把你的对手贬黑。⑥一些地方的休闲旅游项目竟是西门庆故里、白骨精洞等。有的景区以女性裸体彩绘吸引游客;⑧有的商家用内衣秀、泳装秀,甚至“女体盛”作为促销表演。有的娱乐场所公开演出艳舞。⑩一些演艺明星牵涉暴力、吸毒、酒驾。11

二、泛娱乐化妨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娱乐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健康适度娱乐对人们调节身心,促进社会和谐有益。全面娱乐,过度娱乐甚至“三俗”娱乐无疑对社会和公众有害。高校大学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学习、传承、创新者,也是娱乐文化活动的热心关注者和参与者。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必然给大学生成长发展带来很大消极影响,严重妨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受泛娱乐化的侵蚀也首当其冲。一些大学生浸泡在泛娱乐化营造的嘻哈哄闹、狂歌热舞伪语境中浑然不觉,视野狭隘,思想闭塞,对世界形势和国家发展少有关心,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缺少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时代紧迫感,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规划不明,得过且过。泛娱乐化花哨表象背后,掩藏着商家营销、机构传播、各类娱乐融合生成的娱乐营销的逐利本性。该本性在过度市场化、商业化作用下不断膨胀,驱使一些商家、媒体、文化单位、演艺界人士在娱乐舞台上忙于攫金掠银,疏于责任担当,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致使娱乐文化中弥漫着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气息,甘当娱乐粉丝的大学生们极易受到腐蚀。以娱乐是大众生活重要需求为由,泛娱乐化内部包藏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一再偷换人们利用闲暇娱神悦志的娱乐本意,用一切可能的娱乐形式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以促动经济,以娱乐一切的方式让人们及时行乐。于是,消费、享受娱乐变成一种时尚。泛娱乐化“关照”下,不少大学生信奉娱乐为重,享乐至上,喜欢花钱找乐子,娱乐才快乐的生活方式。泛娱乐化内含的后现代主义因子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小觑。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反叛,主要特征为批判理性主义、中心主义,反对整体性、同一性、权威性、正统性,消解主体性,主张非理性化、多元化、不确定性。后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是对理性、正统、庄重感、仪式性的反叛、嘲讽和消融,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不少大学生受后现代主义娱乐观影响,叛逆正统、戏谑经典、嘲弄权威,崇尚新奇、非主流、不受限制的娱乐。如一些大学生以裸奔方式庆祝毕业。他们得到浅层感官娱乐的同时,失去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重,放弃了对社会严肃话题的思索,疏忽了对社会普遍准则的遵守,甚至思想游离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边缘。泛娱乐化中的“三俗”流毒更是潜浊暗蚀大学生。不少大学生不问何为正当的娱乐,不问娱乐的道德法纪底线在哪里,疏于辨别、抵制娱乐大潮中的庸俗、低俗、媚俗逆流。但称娱乐统统笑纳,结果是在“悦目”中“诛心”,在“愚乐”中“愚性”,心灵沙化。如一些大学生惯于访问色情或激情聊天网站;一些大学生对不良商家把女性商品化、娱乐化现象竟颇为认同。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娱乐几乎成为一种霸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常置于泛娱乐化氛围中。受媒体泛娱乐化“议程设置”引导,大学生们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娱乐较普遍。有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中,28.1%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大学生更主要是将互联网作为休闲娱乐工具,而非学习工具。12泛娱乐化鼓噪下,学术娱乐化、学者明星化、学习娱乐化、经典恶搞化倾向明显。不少大学生希望老师课堂上减少知识点讲析,增加笑料,少些深刻探讨,多些欢笑。部分大学生不喜欢要求严格,治学严谨的老师,认为其落后,授课不如娱乐节目主持人幽默,不及某些电视讲坛的评书式套路有趣。有的大学生常在自习甚至上课时,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网娱乐。一些大学生把网络下载、复制、粘贴当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捷径。一些大学生因沉迷网游荒废学业。不少大学生不愿读经典原著,而是喜欢经“水煮”、“麻辣”烹饪而成的快餐文化,崇尚浅阅读、零思考。一些大学生偏爱火星文、微博体、玄幻剧式的新作,乐于在恶搞古代圣贤、历史文化名人或经典名著中寻找快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婚外情,李白是在黑社会混的“古惑仔”,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男人等颠覆性新论时常出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底蕴被娱乐消解、抽空。一些大学生对其崇拜的娱乐名星的方方面面无所不知,却对一些基本的科普知识知之甚少,对给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事迹少予关注。一些大学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不愿潜心学业,总想借各种选秀舞台名利双收。受泛娱乐化干扰,很多大学生难以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学习上,终身学习理念迟迟没有树立,自主学习能力没能及时具备。勤学好思、博览群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求真务实、刻苦钻研、服务社会的科学精神,攻坚克难、推陈出新、追求先进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不负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精神,仁爱博雅、尚美崇德、知行统一的文化品味没能被他们很好地传承、弘扬。事关人生长远发展的科学认知、理性思索、价值拷问、精神审视、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技能培养等,被他们在娱乐中有所忽视了。

(三)身心素质方面

泛娱乐化使大学生们淹没于过多过滥的娱乐内容中,劳心耗神。娱乐的快意使他们懵然不觉身心已处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因常停留在泛娱乐化的浮华与躁动中,大学生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大受束缚,心智技能得不到正常锻炼和发展。他们的认知、动机、兴趣、情感极易被娱乐操控,心理发展一定程度出现畸偏。很多大学生的感官惯于电视、网络中爆笑、杂耍、傻乐、恶搞等娱乐画面的更替,或电脑游戏场景的切换,思维方式渐趋表面化、直观化、缺乏内涵和深度,结果幼稚、弱智化。一些大学生逐步养成猎奇、窥私、低俗等视听癖好,感性欲望膨胀,理性人格矮化。部分大学生不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不大关心集体事务和社会发展,而是热衷甚至成瘾于网络游戏、色情、交友等,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面黄肌瘦、萎靡不振、头痛、视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低下等病症,有的大学生甚至透支精力,病入膏肓。如河北某高校不到两月先后有两名大学生因沉迷网络猝死。13有的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生活,封闭自我,出现忧郁、焦虑、冷漠,甚至患上自闭症。有的大学生把网络看成“自由世界”,过度放纵言行,出现冲动、偏执、暴戾等人格障碍,以致走向犯罪。如贵阳大学生王某迷醉网游,因怀疑网管盗了他价值仅30元的网游装备,竟挥刀将其杀死。14

(四)审美素质方面

人们娱乐不只为言语欢笑,更主要是源于精神需求。娱乐一旦失去精神诉求和审美价值,就丢了灵魂。泛娱乐化导致当今娱乐文化出现病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审美弱化、物化、丑化。欲望越膨胀,娱乐越疯狂。为满足一些商家、媒体及个人的名利欲望,一些消费者的消费、享乐欲望,一些后现代主义者的叛逆欲望,甚至是一些瘾君子的低俗欲望,泛娱乐化把一些娱乐活动蜕变成名利场、消费场、享乐场、解构场甚至低俗场。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探寻真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审美追求被边缘化,捞金、出名、消费、享乐、颠覆、“三俗”等吞噬一些人的健康审美观。于是产生了一些美丑不分,是非不清,荣辱不辨、羞耻不觉的怪象。在泛娱乐化漩涡中,很多大学生的审美观不知不觉虚弱化、空心化、畸变化了。有些大学生头脑中成天满是娱乐视听节目,很少关注社会生活中其他真善美的事物,审美视野长期局促导致审美能力弱化。泛娱乐化过程中炒作、作秀、雷人、爆私、裸露等成名谋利方式的某种“成功”,使一些大学生的审美观严重物欲化。在其眼里,即使手段不算光彩,结果有钱有名就算成就美事,手捧名利奖金笑容必然美丽。一些大学生对泛娱乐化中的“三俗”现象持宽容甚至接纳态度,审美异化为审丑。无论靠炒作出名的草根,还是艳照或吸毒门缠身的娱乐名流,都会在大学生中拥有众多粉丝。粉丝化的特征是迷狂、崇拜、追捧和无条件捍卫偶像。于是就出现了越是骂名大噪,丑名远扬者,越是有青年粉丝护驾,反倒越走红的怪圈。当严肃审美被这种反智主义做法排挤时,大学生中就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破窗效应,即若有人打碎屋子一扇窗户的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因此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进而打烂更多窗户。久而久之,好窗成了特例,破窗反成常态。一旦审美品格失守,美丑、是非、荣辱界限模糊起来,泛娱乐化的糖衣炮弹打垮的不只是大学生们的完美人格,恐怕还有全民族的文化品质与尊严。

(五)社会适应能力方面

泛娱乐化的文化环境,缺少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养分。很多大学生有时间就粘上媒体娱乐节目或网游,几乎足不出户,成为“宅”一族,生活扁平化。他们不去主动调适自我与所处群体的关系,学习掌握人际交往技能。也不去积极体认广阔的社会生活,接受社会实践锻炼。他们对社会环境缺乏足够了解,立身处世的一些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尚未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准备和实践技能均显不足。因常泡在嘿嘿哈哈的娱乐气氛中,或处于刀光剑影、玄玄幻幻等网游情境中,他们对有关人生和社会发展重大而严肃的问题思考不够,对即将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和艰辛的人生奋斗旅程估计不足,缺少经实践打磨凝炼而成的艰苦奋斗精神、乐观向上心态和不屈不挠意志。如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稍遇挫折就气急败坏、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有些大学生潜伏网上看美女图片、玩色情游戏,一旦遇到现实恋爱问题则茫然无措。一些大学生惯于网络交往的隐蔽性、自由性,不能有效实现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转换,出现认知不协调或心理错位,甚至是多重人格障碍。一些大学生常在网络世界驰骋不羁、恶搞无忌,而在实际生活中则屡屡碰壁。

结语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告诫世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我们应积极应对泛娱乐化给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要坚持正确文化体制改革路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引导监管,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媒介素养教育和娱乐观教育,建设弘扬主旋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校园文化;大学生要主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三俗”之风,谨防“愚乐”之害。

注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7/t20110719_22120.html,2011-07-19.

谢樱,明星,孙丽萍,许晓青.中国电视相亲节目日益泛滥,媒体总结“八宗罪”[EB/OL].

http://ent.people.com.cn/GB/11864356.html,2010-06-12.

③杨茜.“伪娘”爆红背后:中性化还是性别错乱?[EB/OL].

http://ent.sina.com.cn/s/m/2010-05-26/05302969358.shtml,2010-05-26.

④余言.张悟本:从捧杀到棒杀,成“娱乐至死”新版本[EB/OL].

http://www.chinanews.com/jk/jk-hyxw/news/2010/06-07/2327875.shtml,2010-06-07.

⑤黄冲.清华教授:春晚核心导向应维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17/c_121092686.htm,2011-02-17.

⑥刘可.半数网络热帖幕后有推手,凤姐、芙蓉均由此蹿红[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11/04/c_12737398.htm,2010-11-04.

⑦《解放日报.四大名著仍“穿越”,名人故里争夺持续升温一片乱象[EB/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4580239.html,2011-05-09.

方佳伟.黄山上演人体彩绘,专家称景区步入庸俗炒作误区[EB/OL].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26/132422360334.shtml,2011-04-26

潘娜.长沙粽衣女体盛[EB/OL].

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2011-06/01/content_22914661.htm,2011-06-01

央视网.浙江多地艳舞表演泛滥,监管部门充耳不闻[EB/OL].

http://news.qq.com/a/20110419/001194.htm,2011-04-19.

11千寻.热评:为何高晓松们在法律面前屡屡失足[EB/OL].

http://ent.people.com.cn/GB/1083/14662268.html#weibkgo,2011-05-17.

12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上网以娱乐为主[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1/18/c_12994378.htm,2011-01-18.

13李晓迪.不到俩月高校两学生上网猝死,网络成瘾导致亚健康[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728/14762685.html,2011-05-28.

14东方卫视.贵阳:大学生沉迷网游,举刀杀人[EB/OL].

http://v.news.163.com/video/2011/2/J/N/V6S5EJLJN.html,2011-02-17.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华网.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23/c_12367399.htm,2010-07-23.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3]张爱凤.“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J].前沿,2009,(3):169-173.

[4]肖迪.泛娱乐化时代下的新闻媒体[EB/OL].

http://mt.rednet.cn/Articles/07/10/26/901998.HTM,2007-10-26.

[5]范志忠.泛娱乐化语境下的电视文化生态[EB/OL].

http://www.cflac.org.cn/pinglun/2010-09/10/content_20870123.htm,2010-09-10.

[6]屠海燕.网络“泛娱乐化”倾向值得警惕[EB/OL].

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9-03/19/content_1610103.htm,2009-03-19.

[7]吴立忠.娱乐,只是为了娱乐吗? ——对娱乐文化的审美的批判[EB/OL].

http://www.qstheory.cn/lg/gc/201008/t20100818_43153.htm,2010-08-18.

本文为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煤炭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注:(发表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106-109页)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