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一批冉冉升起的创业新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高校就业的别样风景。
谈起在校大学生创业,很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校园里“练摊”、宿舍“小卖部”的阶段。然而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一批冉冉升起的“创业明星”创造了超出同龄人想象的财富,更积累了难得的创业经验。在与“史上最难就业季”的狭路相逢中,他们身体力行,向广大高校生描绘出另辟蹊径的别样风景。
明星“再上路”前景无限好
位于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的大学生创业园共有三层,和市区一些写字楼一样,创业园一进门就有醒目的“企业索引”。“索引”显示:2300平方米的园区里聚集了38个学生创业项目,其中20多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创业园之外以学长学弟相称的同学,在这里提前适应老板和职员的身份转换。
电子商务专业2011届毕业生强海波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他的淘宝商铺创下了“日销1700双鞋”、“3天销售30万元”、“单月销售102万元”等一批令人咂舌的记录,从500元的全部“身家”打拼至今,他的网店在同行业排名第一,同时担任行业排名前5名的B2C商城的店长,甚至拥有自己的女鞋品牌。在校期间,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来自创业收入。
走进他的公司,只见3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键盘声噼啪作响,10多名客服人员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接单,然后将信息发送到仓库,在那里验货、包装之后,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与一些“小富即安”的网店经营者相比,强海波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他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发展的新兴产物,坚守一块阵地很快就会遭遇瓶颈。因此他不断“将鸡蛋放入不同篮子”——先是不断“攻占”新的电子商务平台,现在又向不同的商品领域延伸。他最近去广州考察牛仔裤项目,发现那边很多实体批发的商城门可罗雀,专门面向网商的批发城却人气爆棚,这让他对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信心满满,“随着互联网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电子商务真正的大时代即将来临。”
新手“在路上”苦辣自己知
“90”后牛磊来自甘肃,他是2011级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大二学生,也是一家广告设计公司的总经理。他粉刷成红色的办公室在园区里独树一帜,墙上贴着的合作伙伴名录中包括中国人寿等大牌企业,业务范围远及昆山、成都。
牛磊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他抽出几乎全部课外时间在我市一家广告公司“带薪”打工,“不为别的,就为学东西。”在那段日子里,他攥着每天不到10元的伙食费,常常要躲着同事偷偷去最便宜的餐馆,有时甚至连来回的公交车费都负担不起。学习期间,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尽情吸收着所有广告实践知识,而这些如今成为了他创业的最大资本。因为过硬的专业技能,去年进入创业园后,他用1年时间就从一人一店的小铺发展为6名员工的注册公司,每月业务收入在万元以上。
设计行业智力成本占大头,创业园又免除了房租,牛磊每月只需负担水电费,因此他乐于和自己的员工分享利益。可能是因为自己辛酸的实践经历,他对自己的员工比较仗义——无需考勤,每月按工作量拿提成,“千儿八百的,至少能养活自己。”
今年他将公司的业务拓展到了网络,他把与客户沟通的QQ号年龄改大了好几岁,“因为人家知道我的真实年龄,常常就不跟我谈了”。创业中,年龄是他的劣势,更是他的优势,他的宏愿是把公司发展成芜湖广告设计行业的一面旗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每个假期都留在学校奋斗。1米87的个子蜷缩在办公室4张椅子拼成的“床”上,“老板睡地板”的创业生活却让他觉得充实无比。
“老手”牵“新手”创业有梯队
在强海波的公司外墙上,一块“创业带动就业标兵”的牌匾熠熠生辉。他的公司目前雇用20多名员工,他们中的大部分已进入大三年级,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他们希望通过打工从前辈那里得到教益。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袁龙喜告诉记者,包括强海波在内的一批“创业明星”进驻创业园时已经毕业,学院请他们回来的目的,就是“传帮带”。
这种老生带动新生创业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依托了同学情谊的天然纽带。有一回,几个学弟不听强海波的劝告,急功近利地从帆布鞋销售转投利润更高的高档皮鞋,结果因为缺乏经验,经营状况岌岌可危。一筹莫展之际,强海波向他们伸出援手,将他们重新招募到手下,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东山再起。强海波说,如今校里校外,很多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创业者都是自己带出来的,直到今天大家还保持着一些合作关系。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业中心介绍说,创业园内不仅有办公、仓储设施,还有2间场地宽敞、设备先进的“创业意识培训教室”和“创业模拟实训教室”,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而创业园在为创业者“输血”、“造血”的同时,也坚持“换血”——入园孵化期一般为2年,考核合格且1年内注册的创业公司,协议时间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延长。明年9月,强海波的协议就将到期,他告诉记者,学院正在帮他联系高新区一个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的条件比学校里的创业园更加优厚,让他非常心动。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75.9%的人认为,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在于“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57.9%的人认为“现行教育体制无法大量培养创业型人才”,52.9%的人觉得“创业环境不理想”。采访中,强海波和牛磊不约而同地建议大学生,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创业者,应提前制订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学得一技之长,不要等找不到工作了,才盲目跟风创业,“要想成为创业者,首先要具备一个优秀打工者的素质。”(原文载于7月9日《芜湖日报》头版头条记者赵云涛陈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