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的日子都好像上足了发条,把一大堆要做的事情本子上列好,做完一件勾掉一件,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往往心中就会多出几点浮躁。真渴望着能静下来,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捧着一本书,伴着柔和的灯光,来品味书香,与智者交流,让躁动的心灵变得安谧。那种对读书的向往是那样强烈。每当这时,我就会禁不住回忆起母校----北大,想起走进未名湖畔那与书为伴的岁月。那犹如一杯香茗泛着淡淡的雅致的幽香的那种感觉,真好!
还清晰的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走进北大,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图书馆时,我的眼睛一下子睁得老大,嘴也惊讶得合不拢,就连心也咚咚跳得像擂鼓。“天啊,这就是中国高校最大的图书馆。我有幸就在它的身边”。原来竟然可以用“一望无垠”来形容那整齐的一排排书。看了那气势,才懂得为什么给它起名字叫“书海”。我也顿时像极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在手可以触及的地方轻轻地抚摸一下那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心里立刻就有了那种沁人心脾的熨帖。惊奇的看着穿梭借书的学长们,真心羡慕呀。能够每天与书为伴,真是修来的福份!心里暗自感叹:等有了借书卡,一定要多借书,多读书,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叫应验了“书,非借不能读也”。只有在书中流连忘返,才能不负北大图书馆蕴藏的那种特殊的恢弘和气魄。真心觉得:这里有那么多开发不尽的宝藏,对这里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接下来的日子,是那么无忧无虑。每天奔走于三教、四教,红楼…..上课,时常还伴着叮当响的饭盒声。那种和时间赛跑的劲头现在都还感到虎虎生风。特别是每天都有那么多同学在无人卖报亭前,自觉的把一枚硬币放进小盒子里,然后静静地拿走一份报纸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感到能和这样勤奋自律的同学们在一起读书学习,做一个板凳吃一个锅里的回锅肉,真是三生有幸。真有那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般的幸福。
特别是更难忘的夕阳西下那道独特的风景,图书馆前长长的队伍静悄悄地等待入馆的同学们,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不论是自习室还是阅览室,总是一座难求。还有,这里吸引大家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在此通宵读书。抬眼望去,到处都是苦读的身影,让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特别是馆长站在门口,笑盈盈的迎接每一位读者,每当这时,我的心里都感觉到异常幸福。在年轻的心里,知道了原来读书,竟然如此神圣;读书,可以如此有尊严;求知,竟然可以如此惬意。如果人间有天堂,那想必一定是北大图书馆的模样。这里就是知识的宝库;这里就是与智者心灵对话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懂得何谓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日照香炉紫烟缭绕中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的诗仙李白;可以闻听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儿女的铮铮誓言;可以听到“金戈铁马”三国周郎赤壁上传来的阵阵号角;可以在平凡的世界里,看到每一个不畏困难、不甘贫困命运、不懈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平凡世界的人,看到了他们的人性之美,才铸就了平凡的世界。每当这时,书中的主人公仿佛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让你警醒,与你心灵共鸣:再大的困难,只要你坚持,总会逆袭踏平坎坷成大道而最终赢得成功。每当这时,就常常扪心自问:这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细思量,应该是知识的种子。一个人只有播下了渴望知识的种子,对它精心呵护,那它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有用知识武装下的个体,思想才能变得丰盈。可以知古今,懂兴替;真正得到书的浸润,从书中感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和担当;与书为伴,净化浮华的心灵;与书为友,升华思想境界,在读史中明智,在读诗中灵秀,在数学中使人周密,在科学中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把自己打造成一粒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只有这样,有了知识的力量才能迎接风雨人生的洗礼,才能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坚信用书籍武装的日子,一定能充满缤纷的色彩;品味用书滋养的生活,一定如未名湖水般清澈朗润;坚信用北大精神培育激励的人生,一定会是满园的畅春!
又到春天,想你啊,北大!想你啊,未名湖!想你啊,那雄阔宇宙的北大图书馆!
(作者:贾慧舫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