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博文 >> 正文
多送孩子一些成长的“权利”

日期:2014-04-25 10:25:45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作为对孩子的奖励,家长总换着花样送一些礼物。高级文具、PSP、美味大餐这些都不在话下。希望用物质激励加强亲子关系,能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以便孩子在学业上有进一步的突破。教师也对在竞赛或者各种大考中成绩优异者进行物质上的奖励。

  但事实上,送孩子一些常见的固化的大单礼物,孩子刚开始收到时一般都会很高兴。可时间一长,他们对礼物就会失去了新鲜感。一旦被束之高阁,孩子就会将之慢慢淡忘,家长和教师的初衷也往往事与愿违。但是作为实施教育者,要明白: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注重的不再是包装精美的华服美食,而是更渴望身心的真正放松和自由。可以说,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送给孩子精神礼物,多送他一些能够自己做主,实现自我的权利才最为关键。

  要知道:时下的很大一部分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既然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就习惯于象过去一样将孩子视为自己私有财产。习惯于对孩子呼来唤去,指手画脚你该做什,不要做什么。时间长了家长和渐渐长大的孩子之间就出现了许多难以逾越的代沟。孩子个性强,家长棱角分明,在家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冲突:家长说孩子忘本,那么好的物质条件都还不知道珍惜,对自己和家人都那么淡漠,完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懂事、不负责。而孩子反过来又抵触家长唠叨,管的太死,不懂得沟通。一句“其实,你不懂你我的心”将家长反弹回来,使得本来该十分融洽的家庭生活却变得剑拔弩张。家长说的,孩子做的,像两个铜豌豆,彼此双方都铿锵有力,谁都不服谁。

  家长披星戴月、打拼累积下物质上的财富,这并没有让孩子幸福指数增高。所以说,家长送物质礼物,不如多送孩子一些“权利”更为重要。

  物质奖励只是一时之快,而送“权利”则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孩子不仅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他更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人都是孩子需要练就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取得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放手后送给孩子的权利。孩子的成长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的心灵空间,这里可以承载着孩子成长中的苦与乐。家长及教育者只需关注而不必干涉。

  可以说,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要学会放手,但不能放松。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家国的责任,“今日事今日毕”习惯的养成,与人分享快乐的意识,自尊心的树立,这些都是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教育者还习惯于象小鸟一样衔食喂养孩子,事无巨细包办一切,就会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如果只知道“唯分数论”,一心只读圣贤书,孩子就会长成一个只会两脚直立的书柜。而时代需要的合格公民的素质不仅仅只是多读几本书,每个人都有一本金灿灿的毕业证书。而更为重要的则是,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否具备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情怀,是否懂得自己的公民责任;是否具备自律意识,能够拥有管理自我的能力;是否具备爱心,懂得去尊重别人;是否拥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公民精神。

  人们常说:上帝也会犯错误。孩子更不会例外。家长和教师要学会将放手的权利作为精神礼物送给孩子。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能凡事包办代替。孩子的成长就是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断的历练,不断地涵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对朋友的友爱,这些素质的培养就是家长要送给孩子的精神礼物。只有经历了风雨,他们才能有对人生的反思,才能有对社会成长的总结。这些素质的养成,不是对孩子的简单说教,而是对孩子学会放手,化作行动为他开拓发展的空间,让他拥有成长的“权利”。

  因此,我们的教育,面对孩子的成长,首先都要明确各自身上的任务,才能了解自身的不足。只有家长和教师,对孩子不断放手,送给孩子吃苦的权利,才能培养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只有教育者,学会发现、赏识孩子与人为善的奉献能力,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风雨中体味何为责任与担当!只有教育者,认识到磨难是人生的财富,才能让孩子少几分娇柔,多几点闯劲;才能让孩子在物质丰盈的同时,精神上也更加富有。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者:贾慧舫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