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学会的第一首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当着众人背下来后,我赢得了一片赞叹声。就是当年大人们的这种不经意的鼓励给小小的我一个明确的启示: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自此,我就开始追寻与书为伴,与书结缘。?xml:namespace>
现在想来,可能幼儿园的时候吧,看到一本数学书。当时是背着大人悄悄翻开这本天书的,好奇地看里面的东西,当看到“÷”时,心中非常惊讶:这个是什么字?奇怪书不论是正着拿还是倒着拿怎么看这个字都一样是为什么?至今想来还感觉得到当年的那种神秘密的样子,心中充满好奇。一遍遍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背上书包上学,也学会这些高深的知识。自那时起,拥有书籍便成了心中的向往。于是,床前的小柜子也就成了装书的家当,这也应该算作自己最早的书屋吧。
日历就这样一页页翻过,自己到了成家的时候。最初因为换过几次住处,最怕的就是搬家。因为,最大的家底就是我和爱人的几大箱子书,搬来搬去总怕有什么闪失。当改善条件有了楼上、楼下跃层的房子时,我总算舒口气,可以给心爱的书一个合理的安顿了。整个楼上全来放书。一口气买了三个大书架。两千册的书总算名正言顺的有了归属。
楼上大厅迎门处的大书架安放的是我爱人大学、研究生阶段地球物理专业方面的书。看着他这几百册的图书,一点也不懂,虽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我每天仍然习惯于为其拭去上面的浮尘,小心地捧着她敬若神明。自己手中仿佛托着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地质学方面的专业书,而是揭开了一部人类演进的绵长厚重的历史。为此,心中却充满了对至尊生命的敬畏。
第二个大书架装载的是我自己大学时文学的专业类图书:《复活》、《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羊脂球》、《流泪的红蜡烛》、《论语》、《诸子百家》、《儒林外史》、《醒世恒言》、《朝花夕拾》、《阿Q正传》、《灵与肉》一排排整齐的排列着,看着心里就痛快,就亲切。它装载了当年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姑娘总是渴望着有一个雾蒙蒙的白天,自己一个人沏上一杯清茶,怀抱着一本心仪的小说与它窃窃私语的故事。渴望着人间的繁文缛节在细腻的书语中都会被荡涤一空;祈盼着浮躁的心灵也暂时得以栖息,而生出一份熨帖,几多感慨。
第三个大书架,我将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我报考研究生复习阶段用过的英语书和政治书。按理这些属于工具书,而且早已用完,本该不给它们那么高的待遇放在那么大的空间里。但是,我却对它们却像老朋友一样充满了感情。因为每当翻开,它们就一次次见证了我“起五更,爬半夜”的拼搏历程;就感悟到了是它们让我有机会重返校园,再次背上书包完成更高的学业,让自己有了更宏阔的视野,有了更为充实的人生。所以,尽管对它们一遍遍的摩挲,都难以表达出我对它们的爱恋。心中唯有一声声无言的呼唤:不能没有你。书架的另一端放的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理论书籍。由早年专业学习前,一谈马克思、恩格斯时与我何干的反诘;由原来谈列宁时与我“有着十万八千里,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遥远距离;由谈毛泽东思想时,我认识上的肤浅与难为情;转到现在:再看到这些伟人们的经典著作,知晓他们的思想涵盖了人世间的万象,为我们指明了人类发展的规律,是三生有幸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经典唯有仰视与敬慕。懂得了,今天过得充实,源于书籍的力量。感到了,多读书,自己就比别人有了更多的思考。知道,不读书,只能活一辈子。而多读书,自己一生就活出了“过去—现在—将来”的三辈子。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和风采。更加明白了“书籍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的涵义。更加体味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深刻哲理。庆幸生活中与书为伴,拥有了休养生息的土壤。读书,让浮华的心灵变得沉静,能够透视自己,重新定位人生的坐标。
读书,就拥有了倾听伟人心声的机遇。学习经典,就拥有了与理解巨著,就拥有了登高远望的眼光;利用精华思想,就拥有了纵横捭阖的素养。从这些人类智慧中,我就汲取了成长的养料,从而变得智慧达观。
读书,可以怡情。面对着这一本本书籍,仿佛与一位位智者进行着心灵的沟通:文学书籍让自己感情细腻,心地善良,抨击着人间皮袍下面的小,憧憬着人间的真善美;理论书籍让自己有了思考社会的维度,用它可以针砭时弊,疏通思想,引领人生;工具书让自己的人生则有了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从中西文化的交汇中感受到文明的魅力。
读书,可以明志。自己就拥有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自己就早已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13亿中国人的引领与促进;学着用理性的思考品味着社会的进步带给幸福生活的每一点变化;感受着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重新打造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当代社会价值,它带来的不再仅仅是物质的丰盈,而是学得文武艺,报效国家的豪迈之情;从一步步跟着感觉走到日趋理性,从书中你就学会了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学会用理论剖析自己、解读生活、理解社会。查阅着一册册的理论书籍,思考着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所思所想发现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中所蕴含的道理,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尽着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的社会责任。自此,感觉到自己在和祖国的心跳一起律动。
可以说,越是走近书籍,就越是感受到:在博大精深的书籍面前自己永远是一个无知的顽童;在涵养智慧的书籍面前,自己永远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在凝聚了人类思想精华的书籍面前,自己明白:永远不能忘记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不能没有你”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对书籍的渴盼和敬重!
与书籍为伴,就拥有了涵养身心的舞台;与书籍为友,就拥有了广阔的胸襟;与书籍为伍,自己就拥有了人生的厚度和力度!
(作者:贾慧舫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