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彩博文 >> 正文
当今学生的“三大问题”令人堪忧

日期:2014-01-13 09:52:25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全面发展反映着时代的进程,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决定要素,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然而,现实生活中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负面因素却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家庭弱化、社会缺失、学校教育的功能被无限放大的被动局面。当今学生存在“三大问题”,令人堪忧,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一是抗挫能力差,情绪多变。

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对孩子缺乏积极的正面教育,认为无限度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就是“爱”,加上父母忙于工作和应酬,疏于对孩子的管理与教育,基本上是隔代教育甚至交给养成惟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品行。因此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只能表扬,不能批评,稍有不如意,则与同学发生冲突,与老师顶撞;甚至有的一气之下出走,或做出“轻生”举动。

二是吃苦能力差,厌学恶劳。

第一,由于孩子在家庭拥有无比的优越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大小事务一律被父母包干,出现了不少孩子不会洗脸、洗澡等,家长担心孩子在校受苦受累,不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花钱雇人代劳。这样孩子基本的劳动权被剥夺;第二,强度稍大的体育课很多学生找理由不上;第三,由于市场经济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大众传媒对各领域创业精英的过度宣传,家长没有对孩子“成才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新的“读书无用论”逐步蔓延;第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

三是诚信力减弱,公德淡化。

由于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对缺乏判断力的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学生在违纪违规时,却抗拒认错,社会不良风气占领了一些学生的思想阵地,每周五天的学校教育被周末两天的社会影响抵消得“一干二净”。

由此可知,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加大社会教育的力度,这些青少年学生将会滑落到社会的底层,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那么如何加强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呢?下面,笔者谈点肤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学校为载体,推进社会教育常态化。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学校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加强社会教育看成是体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要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推进措施,明确常态化教育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人。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推进“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以青少年道德教育为突破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以体现学生“习惯养成”为切入点,推进“综合素质”、“感恩教育”、“生活体验”等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建立师生社会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以实际行动和效果向社会展示学校的教育特色、办学成果。

二、以政府为主导,构建社会教育服务平台。

各级政府应当把社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能把国民教育体系仅仅局限在或集中在教育系统,不能把社会教育的对象主要或局限于青少年教育。政府要建立社会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非商业性大众传媒、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文化和教育中心以及其他各类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设施等),推进社会教育持续、有序开展。

一是强化共青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共青团组织要把社会教育工作的职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共青团引领青少年的主导作用。尽可能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及提供社会服务等非权力因素影响青少年。以青少年志愿服务为抓手,坚持项目化操作、品牌化运作、自主化管理,构建关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社会参与机制,从而使其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是推动社区教育的示范作用。社区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这一职能落实到位。如在公共活动场地的建设上应该充分考虑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需求,帮助家长提高对于社会教育的认识水平,在活动的举办方面应针对青少年及社区的特点定期举办相应的社会教育活动。同时各地教育机构应大力培养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设施建设等,不断激发社会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三是发挥统筹协调的推动作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宣传部门、执法部门、共青团、妇联、文明办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机构按照政府工作的要求,规划、组织和推进当地社会教育系统的建设。改变责任不实,协调不力的状况,改变只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把社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学校教育工作同等对待,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

四是加强当地政府的督促力度。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其相应的职责,保障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有效、顺利的开展。政府应在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型及职能的落实、社区职能的定位及落实、公共教育场所的建设、青少年社会教育公益性的回归、净化信息环境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

三,以家庭教育为引领,促进社会教育有序进行。

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的思想品德的基础。所以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开展社会教育工作,为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有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家庭教育可塑性最强,儿童富于模仿,意识单纯,是非能力差,行为习惯处于养成阶段,我们的家庭教育要着力帮助孩子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真、假,形成一个正确的教育模式,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家长拿出实际行动,取信于孩子,做好对孩子在“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求知欲,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使他们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美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可见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所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人博客 http://wuanding.blog.edu.cn)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