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的外交新理念,引领中国外交实现一系列重要新突破,取得一系列重要新成果,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一、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权力观】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共同利益观】
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要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旅游、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2014年6月4日,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拉美和加勒比各国人民也在为实现团结协作、发展振兴的拉美梦而努力。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追求,将中拉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2014年7月17日,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题为《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
【全球治理观】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批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让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交融,社会信息化让全球安危与共,世界多极化让国家关系兴衰而伴。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又在国际社会的不同场合数十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将其反复诠释并形成理论体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破了零和博弈的思维,突破了一己的利益考量,是实现持久和平的“中国方案”,同时也是重构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应当遵循的原则。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传播及其生命力得到验证,中国的“朋友圈”将越来越大,中国智慧也将让世界受益。
二、关于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创新思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
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为表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我不久前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树立建设伙伴关系新思路,开创共同发展新前景,营造共享安全新局面。——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的演讲
批注:“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所以要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发展演变复杂多变,但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大势不会改变。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但和平和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是合作共赢,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破除了“霸权稳定轮”和零和博弈的旧思维,避免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新型国际关系”充分发挥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作用,主张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应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引导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共同参与、共同发展,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生活。
三、关于正确义利观
【注重利,更注重义】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2014年7月4日,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
【信守承诺 和平共赢】
中国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将照顾对方利益。中国说到的话、承诺的事,一定会做到、一定会兑现。——2014年8月22日,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题为《守望互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重要演讲
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要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和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2015年1月8日,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重要讲话
批注: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既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理念,也是中国外交遵循的重要原则。义利观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精髓,强调重义轻利、舍利取义、以义取利、见利思义。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道德准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重视道义与责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鲜明特色。习近平主席秉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国际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谋划,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也为人类共同价值宝库增添了新内涵。正确义利观表明中国绝不会做国际体系中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者”。坚持正确义利观体现了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坚持不懈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四、关于亚洲安全观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2014年5月21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
批注: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前提,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国对外战略的核心要素与首要考量。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由于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因素而引发的国际冲突或局部战争并未消失,以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难民危机等为代表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又凸显。在亚洲,各国大小、贫富、强弱很不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多种多样。所以,亚洲急需一种能够保证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权利,也都负有维护地区安全责任的安全观。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表明了中方坚定致力于维护亚洲安全、稳定、发展的真诚意愿,体现了中国胸怀、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为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总体框架的确定和未来亚洲新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宗旨、指明了方向,对亚洲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不冲突 不对抗】
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国际社会也期待中美关系能够不断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2013年6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
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相互联系远大于差异和分歧。发展中美关系,双方要按照我同奥巴马总统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始终坚持增进和积累互信,扩大利益契合点,加强合作,多栽花、少栽刺,排除干扰,避免猜忌和对抗。——2014年7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
【相互尊重】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出现一些困难甚至波折不足为怪。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共同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只要我们双方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2014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致辞
【合作共赢】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像建造一座大厦,首先要夯实战略互信基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大厦需要不断添砖加瓦。中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对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都肩负重要责任。两国应该合作、可以合作的领域很多。——201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经过35年发展,中美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美应该合作、能够合作的领域更加广阔。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落到实处,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更多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2014年11月12日,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
新形势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多积累成果。双方要不断拓展务实合作,打造合作亮点。同时,双方要妥善管控和处理好分歧,避免两国关系大方向受到干扰。——2015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
中美两国要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广泛培植人民友谊,共同开创中美更加美好的未来。——2015年9月23日,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的演讲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不断拓展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2015年9月25日,在美国华盛顿同奥巴马举行会谈
批注:历史曾经一再重复大国崛起的怪圈,古希腊学者断言的“修昔底德陷阱”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世界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逐渐升温。然而中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展开的高瞻远瞩的思考,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伊朗核问题等诸多重大领域“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事实及其所彰显的引领作用,有力地驳斥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论调。中美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关系。“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习近平主席关于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显示了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历史使命的担当。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美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应该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政治远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是表示。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美中加强各层面交往,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完全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为大国和平相处、人类共同发展探寻新路,这种努力既惠及当下,也必将泽被后世。
六、关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
【睦邻互信 共同发展】
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演讲
中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中国已经同8个周边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在商谈签署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愿同所有周边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双边关系发展和地区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批注: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审视我国的周边形势,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并指出要与周边国家“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推进周边睦邻友好,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日益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新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既是新中国60年睦邻友好政策的总结,也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对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 共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中国与周边国家连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是引领命运共同体稳步前行的指针,它表明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中国将时常到“邻居”家串门、到“同志”家作客,实现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与周边邻国互利互惠,实现共同发展。
七、关于“真、实、亲、诚”的对非外交基本方针
【诠释“真、实、亲、诚”】
这里,我可以明确告诉各位朋友,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双方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第一,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真朋友最可贵。中非传统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我们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这一点绝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
第二,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中国致力于把自身发展同非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非洲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机遇同非洲发展机遇紧密融合起来,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援助和合作力度。只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诺,就一定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第三,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人生乐在相知心。”中非如何知心?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
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
我们要更加重视中非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中非关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非有志青年共同接续奋斗。双方应该积极推动青年交流,使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和活力。
第四,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互认知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重要演讲
【“真、实、亲、诚”落地生根】
中方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津方一道努力,把中津两国打造成平等相待、相互支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津巴布韦维护主权、安全、发展权益,支持津巴布韦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2015年12月1日,同穆加贝总统举行会谈
中国将继续秉承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一道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着力把中非关系打造成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更好造福中非人民。——2015年12月3日,为《中国与非洲》杂志出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专刊”致辞
60年来,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得到巨大发展。展望未来,中非迎来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中方将本着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继续同非洲国家一道开拓进取,为实现中非共同发展而不懈努力。——2015年12月5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的总结讲话
批注: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及其产生的丰富成果,为继续推进中非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更不是什么人赐予的,而是我们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非关系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重要演讲时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对非合作“真、实、亲、诚”的理念。习近平强调,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真、实、亲、诚”高度概括了中非关系的本质,既巩固了中非双方传统友谊,又体现出中非关系发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为中非双方在新时期发展友好合作指明了方向。在“真、实、亲、诚”四字方针的指导下,中非非关系的重要性不会降低,只会提高,双方共同利益不会减少,只能增多,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八、关于“一带一路”建设
【战略创举 重现“生机”】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
【共奏“一带一路”交响乐】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批注: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面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其间是广袤的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厚,意义深远,将谱写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结语: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内改革发展面临艰巨繁重任务,国际形势将继续深刻复杂演变,外交工作肩负着更加光荣神圣的使命。中国外交要继续与时俱进,积极主动谋划,加强政经结合,坚持注重开拓创新,全面深入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进一步运筹好国际格局,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切实做好海外利益保护工作,搞好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等重要精神,进一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求是网 作者:宋诚 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