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休闲作为一种文化以其被大众享用和标志社会文明程度的特质,理应被包含其中。作为人类生存和生命的某种状态,休闲文化意蕴着个体生命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代表着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外在压力下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生活的文化导向。休闲文化生成于农耕社会,从工业文明以来随着劳动生产率大幅的提升而不断演绎进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人类继承、融合、总结、再造而炼就的一种代表文明发展走向的先进的新兴文化,休闲文化也由此具备了三种重要的价值面向。
面向之一: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尺度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存在于且只能存在于劳动和休闲之间,是劳动和休闲合理配置的产物,真正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以自己享受休闲生活的尺度来决定自己劳动的内容和数量的人。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二者缺一不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则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从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即心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追求高级的需求,诸如归属、情感、尊严、尊敬、赏识、荣誉等。休闲乃是构成一个社会人的最基本的方面,它同生存需要一样,是一个人正常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与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不同的是,人的休闲需求,特别是社交型、发展型的休闲需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是生命有机体的各种构成要素均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个体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休闲文化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其体现的价值就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价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实践,休闲文化也就由此成为人类走向自我实现道路的一种体现、载体和依托,其不仅让人们寻找快乐,更重要的是获得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无限丰富的意义。
面向之二:社会和谐稳定的文化支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充分发展健康的休闲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润滑剂”和“推进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固然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但休闲文化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不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以和谐为灵魂的休闲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文化和谐来看,休闲能提高个人文化道德修养、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有助于培养人们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与德行,间接地促进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从经济和谐来说,休闲文化带来的休闲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能吸收从传统产业中游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从人际和谐而言,休闲文化能使人获得自在的心境,并同时实现自我教化,达到健康身心、丰富生活的效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形成融洽人际关系;从个性和谐来看,休闲文化可以充分发挥人自身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从社会和谐来说,休闲文化寻求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积极地宣泄释放情绪来平和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从生态和谐而言,休闲是一种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活动,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面向之三: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其中,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与指标之一。在现代化和现代性背景下,休闲文化实质上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尺度,休闲文化也由此而成为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休闲文化的发展,意味着不仅仅注重物质消费层面的感官感受,而是个体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从而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新探索,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巧、新文化、新艺术、新科学的学习,并进行心理、文化素养、智商、情商、享受能力等方面的新投资,由此享有更多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休闲文化的发展,意味着要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休闲需求,对有关的休闲建制和法律规章等进行变革和创新,出台更具操作性、力度更大的休闲政策,开发多元化的休闲方式和休闲场所,由此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休闲文化的发展,意味着要充分利用休闲与经济的内在联系,调整新的产业结构,扩展新的市场空间,出台新的产业政策,发展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由此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此,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文化建设的内容来看,休闲文化的孕育和发展都与其密切相关,对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向。
(来源:光明网 作者: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