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推荐 >> 正文
“习近平新常态”的应该、必须与本来

日期:2014-11-17 09:25:37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新常态”,本来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于描述中国经济的一个词,可是近来越来越被“跨界”指称中国政治,一些媒体更是将其合二为一统称“习近平新常态”。这或许会引发一些讨论,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新常态,为什么又能够出现新常态。

  新常态是中国社会的“应该”状态反映的是对价值的坚守

  一个社会决不只是人类自然本性的恣肆泛滥和丛林法则的简单博弈,人们发展经济、选择政治更看重的是通过经济政治的运行,实现他们理想的社会目标与价值追求。因而,围绕特定目标和追求而呈现出来的经济作为与政治努力就是该社会的“应该”状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伟大的梦想,新常态反映的正是对这一价值的坚守。

  我们以经济新常态为例。告别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了调整盘点、稳中求进的状态。很多人对中国经济这一新常态很不适应,当作是力不从心的无奈之举。其实不然,以今日中国经济之实力,再来一个4万亿甚至8万亿的经济刺激都不是一件难事。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做那样一件饮鸩止渴的事情呢?经济新常态恰恰表明中国在“经济应该是什么和为什么”上弄清楚了。

  经济应该求“好”而不只是“快”,经济发展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不仅仅是数字游戏,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能为最广大的民众所共享,而不是变为少数人积累财富要挟社会的工具,经济发展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也是李克强总理以改革为主打的“强式改革”,而不是片面的财政货币刺激。

  依靠财政宽松货币“放水”固然能维持一时的经济高增长,依靠廉价劳动力为世界打工也能换来天量的国际贸易顺差,但这不是持久之计。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经济附庸。我们可以引进技术,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引进,“关键技术还是要靠自己”;我们要善于运用国际分工、比较优势发展自己,可是一个大国尤其还是有独立政治形态追求的大国,没有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是可以用贸易换回可口可乐、波音空客甚至大量的美元,但是不可能换回强大的国防、高端的产业、高素质的劳动者等大国之所以是大国的“标配”。而所有这些是慢工出细活,需要的是工夫、是耐心、是坚守。

  经济上的“应该”自然带来政治上的“应该”。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依法治国,从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到重申政党理想信念,让人民群众不仅形式上当家,更要事实上做主,中国政治新常态方兴未艾。“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就是对中国政治新常态最好的阐述。

  新常态是中国社会的“必须”状态体现的是对规律的遵循

  大国复兴,应该做的事情很多,必须做的事情同样不少。“必须”体现的是对规律的遵循,无视规律一厢情愿、漠视规律得过且过是大国复兴的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克服不良现象,必须化解深层矛盾,必须守住身份认同,政治新常态在这些方面同样是可圈可点:

  ——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的领导核心,先进优秀是底线要求,也是执政合法性的根基。但这些年来一些政党成员信仰丧失、作风萎靡、行为腐化已有蔓延之势。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不仅政党自身战斗力丧失,社会认同也会消失,长期执政就无从谈起。于是,以雷霆万钧的反腐败从严治党,就成为政治新常态的第一幕。

  ——改革不能变成少数人攫取财富的狂欢,不着眼于共同富裕的改革没有前途;改革不能让阶层固化、群体隔阂。如何才能重整改革形象,积聚改革共识?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必须的。

  ——人类社会越走向现代化,身份认同的问题越凸显。人类社会的技术也许是普适的,西方社会的汽车是四个轮子,东方社会的汽车没有必要刻意用三个轮子。但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却不是也不能普适,否则就是现代流水生产线上的“标准品”。那么如何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标注“这一个”,不至于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湮没了自己、丧失了自我,守住、呵护并发扬自己的文化基因、价值源泉、精神家园就成为一种必须。只有保持了精神独立,经济、政治独立才有了坚实的基础,经济政治才会真正独立。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访孔府、北京讲孔子,世界各国谈文化,正是要把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为现代中国找到证明自己、说明自己的“软实力”。

新常态是中国社会的“本来”状态表达的是对历史的接续

  我们的一些同志在解读“习近平新常态”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新”上。新领导、新作为、新气象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但是“习近平新常态”要义关键在“常”。我们之所以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到两年时间的作为、面貌、气象冠之以“新常态”,就是因为这些作为、面貌、气象与中国共产党奋斗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30多年的作为、面貌、气象是一以贯之的,其实就是数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本来”状态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接着做”。

  在强力反腐败,打老虎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方面,我们可以听到当年毛泽东从严惩处刘青山张子善的回响;在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方面,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邓小平当年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的坚毅身影;风生水起的生态文明、自信从容的经济新常态更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硕果。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前辈手中接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接力棒,更把他们的精神与意志、努力与作为“当作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关于这一点,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篇讲话会理解得更深入。

  十八大后的这两年,正逢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和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都作了重要讲话。对于毛泽东,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对于邓小平,他概括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这“三大灵魂”、“六大品格”确实是两代伟人最突出的标志,但我们细细品味,认真观察,这又何尝不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勉与期许,践履与遵循?

  通过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有中国精神的独立性,在十八大报告里写入“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等,如果我们把这一切称为新常态,那么恐怕更多的是一代接着一代做的“常”,是寓常于新的表述、作为与姿态。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这样一种应该、必须、本来的状态视为“新”呢?再光彩夺目的宝珠,不勤于打扫也会蒙上灰尘失去光芒;再先进优秀的群体,不保持自省也会犯无心之过。至于少数人更会通过“反常”来获取不公平正义的特殊利益,而且日子久了“反常”会变为“正常”,潜规则大行其道,伪道理甚嚣尘上,恶作为肆无忌惮。在这个时候,“常”倒反而有些新鲜和陌生了。这也提醒我们,今日中国社会在守“常”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至于称之为“习近平新常态”,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对新常态所体现出来的自警、自尊、自信、自强等希望与信念的认同与呼唤,而习近平正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给了中国社会这样一种希望与信念。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 辛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