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要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查看原文>>
研究党史和国史要有一脉贯通、持续发展的眼光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前后贯通的历史,是一部沿着内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接续发展的历史。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历史。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五代领导人,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一脉贯通的历史发展主线,主线作为贯穿一个时期的红线,在各阶段呈现的面貌和表现的特点会有不同,包括在有的阶段犯了错误、遭受挫折,但总方向、总目标一以贯之。割断了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就割断了新中国发展的主线。
改革开放前的奋斗探索,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毋庸讳言,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改革开放前的探索经历过严重曲折,付出过沉重代价。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而这些正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后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是零起点,不是抛开前面的历史另起炉灶,而是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继承。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对起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
延伸阅读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主线一脉相承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酝酿创立的关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和发展的,但又是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实践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伟大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局面。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GDP由3645亿增长到47.21万亿,年均增长9.9%,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超大经济体,保持3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据统计,从1978到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21810元,实际增长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6977元,实际增长9.6倍;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兴利除弊中自我完善和发展。
饮水思源,要看到我们实行的改革开放,也是在一定基础上、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开放,这个基础和条件就是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积累的思想、物质、制度基础和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新中国刚成立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建设环境极度恶劣。我们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我们发展了具有高度普惠性的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学龄儿童入学率从解放前的20%增至1976年的97.1%,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加到68岁,在发展中国家中几乎处于最高水平,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详细>>
从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本上是因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这条基本路线,是在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过程中,也发生了种种“左”的偏差,包括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甚至“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这些挫折和失误也为后来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客观上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即极“左”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促使全党全国同心同德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把这些错误实践本身,同老一辈革命家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同捍卫社会平等和正义、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的动机区分开来。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说,“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详细>>
延伸阅读
·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共和国的历史,关键是用科学的观点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核心在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6条对新中国成立后32年(1949~1981年)历史的基本评价,即这32年,“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详细>>
邓小平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认识。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所在,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所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历史总有两面,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决不能是非不明、主次不分,决不能简单肯定和全盘否定。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既有坦途也有曲折,既写下了辉煌也有过失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性努力,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是我们需要认真继承和加以发展的宝贵遗产。
延伸阅读
·毛泽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来源:《求是》导读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