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推荐 >> 正文
传播社会正能量 弘扬国家价值观——读《治国通鉴》有感

日期:2014-01-15 10:46:34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由著名领袖传记作家杨道金历经数年撰写的《治国通鉴》鸿篇巨著,近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该书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作序。2014年1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座淡会,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治国通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有的学者说,该书的出版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这是国之幸也。其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囊括古今中外,说古通今,以外喻中,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的发展;中国的进步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该书视野新颖独特,特别是作者以丰厚详实的典故、深刻的哲理诠释了治国的道理,治国必先安民,安民必先让民富裕。人民富裕,安居乐业,国家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这是历史的经验。治理得好的国家一般是富强的,乱国必然是贫穷的。因此,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

立意深刻 视角新颖

爱民敬民能安邦,知民惠民可强国。《治国通鉴》不仅宽领域诠释了理政之道,而且还多侧面的剖析了为人为事之道、为官为政之道的内核。尤其是系统归纳总结人类社会共同依存发展的路径、本质特征、兴衰利弊,以鲜活事例全面阐述了古今中外的治国理念、执政思想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的良知、道德伦理、法制、基本国策、公信力、执行力、影响力等。特别是诚信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道、经商之魂、心灵良药、为政之基等都与治国密切相关。

《治国通鉴》全面诠释了治国如治病,治病需治本。人无德则废,国无法则亡。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有切实发挥法律的作用,法律适用于任何人。法治的建成同整个国家的现代文明及整体发展同步。法的内容与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而必然受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支撑。

书中还以全新视角着重阐述了治国理政,不仅要重视发展经济,而且还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人的精神品位和品格,全面构建人的诚信体系。这似乎又是人类社会共同依存发展的重要元素。

《治国通鉴》立意高远,以古今中外鲜活的典故着重剖析了,中外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不可照搬,更不能套用,求同存异,贵在制度创新。书中特别强调了古人治国的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臣,体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这九个方面,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有的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但有的仍可参考借鉴。

古有《资治通鉴》,今有《治国通鉴》。《治国通鉴》展示出人民和社对公平正义的渴求十分强烈,特别是为政者身上表现出来笃定和仁慈带给人民力量和灵感,让民众满怀工作热情投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去。《治国通鉴》还独特树一帜讲到,凡开国皇帝(君主、国王、总统),毁旧世界,创新天下万般艰难,非大凡奇才难立基业。洪武帝说过,朕每燕居天下之事,未尝一日自安,治国犹由治丝,一丝不缕则众绪纷乱,惟恐不当,致生奸弊,以殃吾民,致此不敢有片刻安逸。

古往今来,君主须有良好的品行,这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崇德效山,藏器学海”, 人无德而不立,倘若连自身都修养不好,又何以治理国家呢?尊贤则不惑,多听从别人的意见,对治理自己的国家是必不可少的,切莫让逆臣之徒有机可乘,需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矫揉造作之徒不足以成大器,只能加快国家的衰退,与蛀虫无异。

小大兼容 恰到极致

我认认真真读过《治国通鉴》这本书,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好在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岀深刻的道理,例如,书中谈到“人之爱,国之强”。爱国就是治国。在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我误认为治国只是当官的事,特别是当中央大官的事,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太远太远,我们根本靠不上。读过这本书,我终于明白,爱国与治国虽然是两码事,但治国离不开爱国,只有爱国的人才能治国。爱国不仅是为政为官的职责,也是十三亿人民的大事,只有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国家才能强大。由此,我方才明白了治国与老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

书中虽然攘括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习近平清新朴实的工作作风,不仅使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平添更多人格魅力,使中央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更重要的是,“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国家最高领导人手握重权,言谈举止、思维观念均会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一个时代的工作作风和学风如何,往往是观察一国或一个时代兴与衰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一个时代如果工作作风清新质朴,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往往是一个国家正在走上坡路的体现。普通民众的语言,往往充满生活气息,喜欢多用俗语、歇后语,十分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作根基,这些俗语往往饱含人生哲理。精英阶层为了与普罗大众区分,在工作作风和学风方面往往会人为地进行“语言加密”而进行身份识别。殊不知,精英阶层语言表达上的自我封闭,实质就是感情、利益同普通大众的有意疏离。

从历史来看,政治精英阶层语言风格越是追求华丽,讲究四六对仗,国家越容易走下坡路。语言华丽看似是“有文化”的体现,实则是思维贫乏、作风浮夸的直观映射。正是因为没能力抓住事物本质,才会言不及义,夸夸其谈。魏晋名士热衷清谈,成天谈些“不打粮食”的话题,结果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宋明理学讲求名节,整天讲“男女之大防”,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由此导致空谈误国。相反,那些走向强大的国家和时代,其学风和工作作风往往健朗质朴,注重经世致用,没那么多弯弯绕——因为工作作风反映国情。在文化质朴清新的背后,往往是自信笃定,真抓实干。

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集体,有意识地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执政原则,实际也是在感情、思维和作风上更加贴近人民的体现,是国家走向强大的文化标志。以上这些在《治国通鉴》一书中都反映岀来了,因此读起来非常有“滋味”。

当下,为政者正在兴利除弊,立身示范。“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这个对联念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除了所有的这些行政法律等等方面的手段之外,还需要从古代人从中国的历史的智慧当中汲取更多的一些营养,汲取更多的智慧来面对当今的社会现实,因为人没有变的,就是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传承,所以治世治国治官不只是用法律的手段等方面,还需要用来治心,治心是最根本的。

习近平说这副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没有生来就是省部长,只有封建王朝的世袭制,龙生龙,凤生凤,皇帝儿子当皇帝。因此,官吏与百姓是两重天下之人。一重高高在上、享受荣华富贵;一重水深火热、日子朝不保夕。习近平在跟市县委书记们开座谈会的时候用这么一副对联呢?说明了什么呢?回答很简单,自从推翻封建王朝,人民当家做主,当官全都来自人民。有的人当官却変了本质,总认当官高人一等,恰恰这是贪腐的根源所在。

治国理政 如航大海

人的行动受思想观念支配,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思想理论对于国家政治活动来说同样如此。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之世,各派私心自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没有一个统一的是非标准,虽然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和思想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给国家治理造成了困难。现在我们党要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把国家治理好,必须坚持“德”“法”兼治,以制度管人、管权、管政、管财、管物,管一切事务,建立公平正义社会,全面构建国家核心价值观体系,让每个人都生活的有尊严和体面。书中着重表达了,温饱、健康与安全、自尊与人尊、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是价值观的基本层面。

作者以几个鲜明的事例及重要篇幅阐明,人的能力有大小,官的职位有高低,选拔任用人才,应根据能力大小任以不同的官职,使能位相称。“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以使“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荀子具体论述了不同官职对能力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量才用人的标准。“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任侫贤。”这已被漫长的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可行的。

该书以很大篇幅诠释了国家之大,人民之众,千头万绪,为官为政者以一身之任,不可能每事躬亲,为政应知其当为所不当为,所能所不能。这就告诉我们,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主要领导者不能搞“一言堂”,不能包办代替。要实行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各项事情办好。

《治国通鉴》以大量篇幅阐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执国政如航大海。于国家而言,政治改革渐进式推进、经济科学持续发展、国防军事抢占制高点;于社会而言,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犹为重要,维护人格与国格、人民尊严与国家尊严是强国之基。凡治国之道,必先敬民爱民知民富民。民富则国易治,民贫则国难治。仁德能治国,粮食能固国。爱民能安邦、政清能治国。安民能兴邦,军事能强国。

《治国通鉴》全方位、多侧面、融古今中外之例证高度论述了国以民为天,政以民为命的重要性。古语道:“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对于为政者而言,惠民首先要知民,知民是爱民的体现,爱民是为民的根本。所以,为政者不仅要有敬畏民之念、深知民之心、深爱民之情,最根本及最关键的还要有惠民之实能。这就要求为政者必须高瞻远瞩,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创新管理,以超逸德才秉社会发展之势,以周全策略建国家非常功业;勤勉敬业,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谋求实在的利益,带来实在的福祉,解决实在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信服与支持。只有全心全意履行职责,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真正体现权力的价值、体现政府的公信力,也更是为人之道、为事之道、为官之道、为政之道、为国之道价值的最大体现。

宏大叙事 高屋建瓴

这部巨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远的不说,就说习近平主席2014年的元旦讲话,从国内到海外,从中国到世界,从历史到现实,从宇宙到地球,从成绩到困难,从梦想到挑战等,新年贺词可以说是站的很高、望的很远、想的很深、度的很切。然而,在宏大叙事“高屋建瓴”的同时,我们听到的是对老人、孩子的亲切祝福,是对奔波在世界各地同胞的温暖致意,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切切叮咛等,所有的传情达意,落点很“小微”、很亲民、很实在、很家常。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每次出镜,都应当这样“接地气”! 这无不使全国人民都很振奋,充满新的信心和期待。

我为什么要把这部书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联系在一起呢?因为书中以大量篇诠释了什么是人民、社会和国家的正能能,正能量是习主席会见美国副总统拜登时提出来的,后被各大小媒体广泛使用。我认为这部书恰逢其时是在“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国家价值观”。

我在读这部书时,仿佛所阐述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的治国之道。我们再从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来体会,不由发现,全篇700余言,既有中国梦,也有世界梦、各国梦;不止于独善己身,更期盼兼济天下。此时此刻,向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祝福,向世界平静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真诚祝愿各国人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很给力、很到位、很有型、很压台,自然顺当地传递出为世界和平和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正能量的最强音!

我相信新年的夜晚,整个地球村的人们都在倾听,这个简洁而温暖的声音打动了世界。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诸多贤君能臣均在探索总结治国之道,积累了许多精粹的论述。这些论述虽因其时代和阶级的关系,有其局限,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今天,然其精华确是国家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能够批判地汲取历代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必将有助于提高党政干部的素质,推动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实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 作者 雷常新 全国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常务副总编)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