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历史事件 >> 正文
西沟村:太行深处的一个传奇村庄( 农村互助合作组创始地)

日期:2014-04-10 14:18:40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在巍巍太行的南部腹地,有一个普通而传奇的山村,她就是西沟村。 西沟村域只有635户,2138口人,组织设置却为党总支。它的传奇在于它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引领了中国农村的变革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共和国地图上唯一被标出村名的行政村———据称也是我国历来全国地图上标出的第一个村庄,村里曾经同时有李顺达、申纪兰两位代表参加了第一至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申纪兰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参加了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唯一代表……
  西沟和李顺达
  西沟山连山沟套沟,1930年之前还无人定居。自1930年起陆续有穷困人家到那里垦荒坡地谋生,其中就有从河南林县逃荒而来的李顺达一家。当时的李顺达只有15岁,全家租种5亩瘠薄山地,劳动一年除交租外,所剩无几,仍难糊口。有一年打下的粮食全部交了租,还欠下3石粮食债,只能吃糠菜度日。无奈,家里将四女送给了别人。李顺达的父亲因讨要工资死于非命。  

1938年,共产党来到平顺领导农民建立抗日根据地。李顺达这年7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农民积极组织群众和民兵生产度荒、支前参战。19432月,为了克服日军扫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李顺达积极响应边区政府组织起来的号召,在他所在的老西沟村带头组织起太行山第一个互助组。组织起互助组后,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有些组员家里揭不开锅。李顺达首先拿出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存粮接济困难户,。他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组员,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开展生产自救。经过艰苦的努力,西沟人贫困的生活变得殷实起来。到1948年底,李顺达家盖了新门楼,李顺达互助组被中共太行区委和太行行署表彰为翻身农民的道路。毛主席亲自写按语推介西沟解放初,已经探索组织起来带动农村发展的西沟村,顺应了新生的共和国发展的方向,很快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锋村庄。 由于是早已全国闻名的老劳模,李顺达有机会在建国后两年时间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
 19511210日,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他组织26户农民,在西沟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定名为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

  19523月,李顺达和与西沟临近的川底村的郭玉恩分别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爱国丰产金星奖(全国仅有4人获此荣誉,此后西沟的合作社更名为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4月,李顺达随同200多人的中国农民参观团到苏联参观学习。在苏联的4个月中,他随团访问了苏联的5个加盟共和国的9个集体农庄以及许多工厂、学校、拖拉机站、电站。在农场里他见到了上百种农用机械、农场里的业余剧团、图书馆、电影院、俱乐部、托儿所、医疗室、学校,看到农户家中都有了电灯、自来水、收音机、钢丝床,甚至手风琴、钢琴。特别是处在山地的集体农庄,李顺达了解到他们用林牧副业的收入换回粮食,生活就像平川一样好,很受启发。他很有兴趣地听了苏联山地生产的报告,参观了山区发展展览。在西伯利亚,他学到了植树造林、绿化山区的方法和经验;在格鲁吉亚,农林牧副多种经营相结合,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苏联农民的生活,使他明白了西沟发展的方向。
 当讲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时,他结合自己的感受,形象地说出后来被广为引用的描述:社会主义就是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走路不小心,苹果碰住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19513月,《人民日报》发表《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发起爱国增产竞赛的倡议》,全国各地有1938个互助组和1681名劳模应战,推动了全国农业生产发展。
  1955129日,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举行的第四届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苏联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提出了组织国际友谊竞赛的建议。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