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涵义的再理解

日期:2013-10-08 20:18:11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内涵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按场域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有: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不容割裂,不宜单列成课。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涵义

这些年,在中央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众多高校努力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总体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毋庸讳言,当前不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尽人意,甚至面临一些困境。导致该情形的因素诸多,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义还不甚明朗。中央和有关部门文件中尚无明了阐述,人们争议颇多,这严重制约着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故探析并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义,对促进该项工作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一、根本内涵

研究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搞清其根本内涵。人们的主张有:教学过程和方法说,教学理念和内容说,教学形式说,多种教学方式总和说,教学活动说,教学模式说,教学环节说等。可见除文字表述差异外,人们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很有分歧。笔者赞同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看成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法,二者同属思政课课程教学大体系。

所谓教学方法,是在一定教学理念和原则指导下,教师传授教学内容,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措施,它包含一系列教与学的行动方式、组织形式、实施途径。所以作为教学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单一概念,而是各类具体实践教学行动方式、组织形式、实施途径的统合表述或一般概括。它也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一系列遵循一定教学理念和原则,承载一定教学内容,引导组织学生能动参与,旨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优化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来体现。这些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在一定时空环境、人、财、物、信息、制度、管理等要素协同配合下,发挥育人作用的过程。思政课施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高校贯彻执行中央及有关部门方针政策时,必定结合其实际情况做出各种探索。因学校类型、办学理念、所处环境、可利用资源等不同,他们对实践教学具体组织形式、实施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情况也有不同,由是生成各具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模式更多突出差异性和灵活性,没有全盘推广的意义,只有部分借鉴参考的意义。中央及有关部门要不断总结吸收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好的经验、理念、做法,吐故纳新,优化完善,逐步提炼出一套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实践教学基本制度体系,以增强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如此经由个别到一般,一般再到个别往复向前,不断探索完善的路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才能逐步形成。

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过程,表面上是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和完成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条件支持或制约下,将一定教学理念、原则、制度、内容等或渗透或粘结或加载于一定教学方法的运行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故不是教学理念、内容、原则、活动、过程、模式,而是教学方法,集中反映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其根本内涵。至于教学环节说,笔者认为它重在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关联性,说明实践教学在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过程中不可或缺,而绝非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属性就是一种教学环节。需特别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正式提出,高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时,实践教学是被作为切实改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而提出来的,是针对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多样化而被提出来的。故实践教学的根本内涵就是一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内涵的其他理解,既与中央文件精神不符,也欠准确。

二、基本类型

到底哪些形式的教学活动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范围,这就要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外延。有人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按其本意就是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有人认为,从形式上理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利用社会实践等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广义上指除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有关的教学,它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尤其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有人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大小之分。大实践就是“走出去”的社会实践,小实践就是课堂实践教学。有人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初、中、高级之分,初级为课堂实践教学,中级为校园实践教学,高级为校外实践教学。可见人们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划分,对其各种具体形式的地位或重要性的认识均存争议。笔者赞成从广义上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类型,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绝非其唯一类型。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应遵循一定原则。一是它和课堂理论教学活动相区别,但绝非与其格格不入,可以穿插结合;二是它的主题须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否则就不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三是它须是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有严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考评措施;四是它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积极参与、主动体察;五是它有相当的教育教学严肃性。它可采用一些寓教于乐方式,但要防范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泛娱乐化不良风气的侵袭。那些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作游山玩水、娱乐消遣,淡化教育教学主题,消散深度意义思考,放弃社会责任拷问的观念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只要符合以上原则,一切旨在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运用理论、掌握方法、锻炼能力、体验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活动形式都可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范畴。

笔者仅以场域不同,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划为四大基本类型: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讨论、演讲、辩论、观看视频资料、模拟教学、道德小品表演等;二是校园实践教学。包括阅读实践,专题报告,模拟法庭,校内调查访谈,校园文化活动(如爱心工程、“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歌咏比赛、电影周、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等),社团活动(如政策理论专题学习交流、心理健康沙龙、办报办刊、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校园环保行动等),课题研究等;三是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基地教育、勤工助学、“三下乡”、“四进社区”、法院庭审旁听、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等;四是网络实践教学。包括网络信息考察,网络调查,建立网上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库或专题网站,设立虚拟社区如专题论坛、学习交流博客圈、QQ群、微博群等。我们不宜区分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及其具体形式的主次、高低、大小。事实上很难绝对区分它们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而应坚持经常性与阶段性、集中与分散、眼前与长远相结合,针对学校自身条件、各课程特点、各课程具体内容、各年级不同情况,统筹安排,构建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活动体系,增强规范性,保证覆盖性,体现有效性。

三、妥切地位

人们阐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义时,还涉及到其地位的确定。一些人主张思政课实践教独立成课。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提出整合思政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合并使用各门课的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单独设置“思政课综合社会实践”课。笔者认为上述主张步入了误区,一是没搞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内涵是一种教学方法;二是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等同于社会实践;三是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对立起来。可见,要准确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义,还须妥当把握其地位,即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授课方式不同。前者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为主,虽间有问答等互动形式,但学生总体上是被动接受;后者是在教师主导下,以组织各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为主,学生变为主动参与。二者的直接教学目标也不同。前者重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论认识水平的提高,帮助其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思想上树立正确信念;后者重在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验证、应用,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在参与、体验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锻炼和优化主体能力,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它们的根本目标一致,都为了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增强其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和素质,促使其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教学需要联系实践,没有实践呼应的理论是苍白空洞的;实践教学又需要联系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低效的。二者紧密结合,良性互动,一起推动课程蕴含的科学知识、立场、观点、方法向大学生的理念、能力、素质、信仰、行为转化。

所以思政理教学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并重对待。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把实践教学当作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的言行都有误。那些割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联系,忽视二者根本目标的统一性,仅凭其组织形式、表现方式的差异,就把前者单列成课的主张也失当。我们应在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的有效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上多做文章,而非将思政课的严整课程体系分裂,误导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虽按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当前实践教学的学分约占思政课总学分的1/8。但很多高校思政课各门课实践教学的学时、考核成绩分别占到该课总学时、总成绩的1/4左右,有些甚至更多。可以预见,随着信息社会发展导致教育教学方式的加速变革、思政课改革的深化及实践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实践教学学分占思政课总学分的比重定会提高,它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良好成效会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66-69.

[2]吴绍禹,刘世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66-168.

[3]方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辨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67-268.

[4]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53-57.

[5]阎占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 2008,(11):179-181.

[6]侯云霞,于金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104-108.

[7]朱云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9,(6):48-51.

本文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专项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编号:JGS2011002)、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编号:JZ11-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白小光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发表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170-171页)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