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浅析邓小平的党内民主思想

日期:2013-12-11 10:34:18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内容摘要:在总结前人思想和吸取党内民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做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发展党内民主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处理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的关系,重点在于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前提条件和有力措施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关键词: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民主权利

发展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也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理论家邓小平凭着非凡的胆略和创造精神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党和国家的实际,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党内民主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发展的进程,为新时期党内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邓小平党内民主思想的缘起

(一)理论基础

邓小平的党内民主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内民主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以来,就很重视党内民主的建设。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将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引用到党内生活中来,建立了党内民主制度。在其章程中就明确规定:所以盟员一律平等,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同盟各级组织的领导人都由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代表大会是同盟的立法机关,中央委员会是权力执行机关。其次,列宁在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强调“俄国社会民主党是根据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的”(1),并把民主集中制确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制度。最后,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专门论述了党内民主问题。“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战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2)他对民主集中制也作了阐述:“我们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无产阶级的集中,是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3)

(二)现实起点

邓小平党内民主思想的现实起点是:对党内民主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和“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禁锢的反思。大跃进中全面确立的高度集权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使党内民主遭到破坏,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党内民主更是遭到严重破坏,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盛行,这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粉碎“四人帮”之后,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奉行“两个凡是”的方针,一些人又开始了新的个人崇拜。长此以往,党内民主将无法得到恢复。面对如此局面,邓小平忧心忡忡。在他看来,如果不能尽快恢复党内民主,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前途,甚至有亡国亡党的危险。邓小平的党内民主思想,正是在对党内民主遭到破坏的惨痛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二、邓小平党内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深知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民主进步完善的迫切需要。于是他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一)发展党内民主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处理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的关系

党内民主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党内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提出恢复党内民主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国内改革开放和国际风云变幻的新情况、新形势,反复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并结合党内实际着重指出:既要扩大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又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4)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论述和党内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这就从多方面阐明了党内民主生活的内涵和实质。

邓小平认为:发展党内民主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的关系。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是辩证统一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党内集中以党内民主为前提和基础,没有广泛的党内民主作基础,就没有正确、有效的党内集中。离开党内民主,党内集中就会畸变为独断专制。“没有了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从而也就不可能有认识的统一,行动的统一。我们强调加强集中统一和反对分散主义,更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应该误解,以为强调集中统一,就可以抛弃民主集中制的那个民主。为了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就更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民主这一方面。”(5)另一方面,党内民主也不能离开党内集中,要在党内集中的指导下进行。离开正确的党内集中,“抽象地空谈民主,那就必然会造成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造成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彻底破坏,造成四个现代化的彻底失败。……中国就将重新陷于混乱、分裂、倒退和黑暗,中国人民就将失去一切希望”。(6)也就是说,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一切发展党内民主的措施都不是为了削弱党的必需的集中,而是为了给它以强大的生气勃勃的基础。因此,要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要在正确集中的指导下,发展党内民主。

(二)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在于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

邓小平非常重视制度建设,认为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备的制度建设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邓小平从改革制度入手,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的党内民主制度化的思想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第一,党内选举的制度化。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邓小平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健全党内选举制度。要从完善竞选制、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制度抓起,制定选举条例,把党章的选举规定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对党内选举的时间、范围、方式、程序、组织,选举人与候选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当选人的调动及由此而来的补选,对不符合党章的选举的处理,对侵犯党员选举权的惩处,对当选人的罢免撤换条件和实施办法,都应有详细、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坚持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不断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差额比例。逐步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主要是要规定党员和代表提名的原则和比例,建立、健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候选人提名制度。使党内选举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愿,逐步实现公开竞争,机遇平等,最终铲除任人唯亲、唯派、唯利和买官卖官的现象。

第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化。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最基本的民主制度。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邓小平认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定期召集和充分发挥作用”。(7)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他就提出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问题。邓小平讲,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它的效果,是几年开会一次和每次重新选举代表的原有制度所难以达到的。

第三,党内监督制度化。首先,邓小平非常重视监督在党内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监督是党内民主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是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防止和消除党内各种非民主、反民主现象的有效措施。“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8其次,根据我们党多年党内民主生活的经验,他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要过双重组织生活的创意,就是把领导人的主要的小组生活,放到党委会去,同等水平、共同工作的同志在一起交心,真正造成一种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这个监督作用可能更好一些。再次,他认为党内民主监督的形式应包括党委会或常委会自身监督、党员群众监督和专门机构的铁面无私的监督。同时,还应重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通过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真正民主、健康的党内生活。最后,他认为监督要全面、广泛,党要接受的监督来自三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无论党内的监督,还是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

第四,党内民主决策的制度化。决策制度的核心是集体决策。我们党一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决策制度。这都是决策民主的具体表现。要建立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内部议事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党的十三大在修改党章时,强调了在集体领导的原则下,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民主表决既能实现集体领导,又能保障集体领导中的有效决策”,9对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和有力措施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从党内政治生活的整体要求来建设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主体就应该是广大党员,其前提条件就是党员应该享有明确的、有保障的民主权利。党员权利的规定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础。离开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任何所谓的党内民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邓小平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论述中,突出强调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了要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在1978年讲民主的时候,不仅强调公民的权利,而且强调党员的权利和党委委员的权利。他指出:“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不论是担任领导工作的党员,或者是普通党员,都应以平等态度互相对待,都平等地享有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10

为了增强和提高广大党员权利意识和民主觉悟,克服各种非民主、反民主思想和行为,发展党内民主,邓小平告诫全党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个党员都要做。这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有力措施。

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内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章程的学习,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学习,提高广大党员的民主素质和觉悟,引导他们认清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他们建设党内民主的热情和积极性。党的各级领导是全党的表率,他们的民主素质直接影响到广大党员民主意识的提高和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风气、民主习惯的形成和党内民主的发展。因此加强党内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教育,还要教育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本着为人民服务和对党负责的态度,树立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使用民主方法,善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研究,认真比较,进行正确的集中。

总之,邓小平的党内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建党思想的新发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大的理论实践价值。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基本原则,是其先进性的内在规定性。整个党是按民主原则建立起来的,党员之间的权利是完全平等的,党内议事决策是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进行的。党内不同层次的组织之间,党员与党的组织之间,党员之间,是用民主集中制进行联结的。党的这种质的规定性表明,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如果不发展党内民主或者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党的先进性就会受到损害,甚至丧失,党组织就会陷于瓦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要以邓小平的党内民主思想为指导,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多地运用民主的方法,来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实行正确的决策和领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92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9页。

(3)《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4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5)《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5页。

(6)《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2——163页。

(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页。

(8)《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

(9)《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作者:卫晓溪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发表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3卷第4期)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