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江泽民同志金融风险防范思想研究

日期:2014-03-12 12:58:13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已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对此,江泽民同志十分关注该问题,不仅对金融风险的成因、防范机制等作过很多精辟的论述,而且在实践中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尤其是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狙击国际炒家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金融风险防范思想,对于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的关系,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江泽民同志关于金融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认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市场为基础,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风险,且日益集中到金融领域。现代经济不仅需要看不见的手,也需要看得见的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如果金融搞乱了,那就会一着棋死,全盘皆输”。国家通过宏观金融政策作用于经济与社会,不仅立足于实现经济稳定,也是为了促进社会长远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只有对经济风险做出科学预测和正确判断,才能防范于未然,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一旦遇到风险和不测,就会陷入被动,造成危害和损失。“经济风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而且往往会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因此,我们要从政治高度来对待经济风险问题”

     1、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通过对金融在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论证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认为,“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金配置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效率和发展速度。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同,效率也不同。计划经济是用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带有“计划点菜,财政买单,银行掏钱”的特点,难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金融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商品市场和其他市场的枢纽,也是贯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桥梁”。“通过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在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如此,江泽民同志还强调,“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体系是资金运动的总枢纽、总闸门。国家通过宏观金融政策,运用利率、汇率、准备金等多种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我国经济能否保持良性发展的态势,是与充分发挥包括金融调控在内的宏观调控作用、保持金融业健康发展分不开的。1999111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的讲话中认为,“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但距离建立新的金融体制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甚至潜伏着一些危险的隐患。金融违规、金融犯罪现象,严重干扰和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国家的经济安全”。“进行金融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金融体制,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才能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调节作用。                     

     2、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活动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系统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金融在调节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只有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才能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推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金融”;只有深化金融改革,充分发挥金融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和中介服务的重要功能,才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所以“促进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但金融涉及千家万户和方方面面,如果金融不稳定,金融机构倒闭、资产价格猛跌、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巨额外汇资产逃逸,诱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就会妨碍整个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在推进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同样必须加强金融工作”。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搞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

3、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兴衰、政权安危和人民利益

江泽民同志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背景,总结20世纪末21世纪初泰国、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教训,认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政权安危和人民利益的大事。经济、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加入WTO,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炒家兴风作浪,使金融市场的风险增加。美国凭借美元强势地位,无形中从其他国家获得巨额铸币税,并吸引大量资本流入美国,刺激经济增长。而一些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的国家和地区,就容易受到国际金融风险的攻击。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索罗斯等国际炒家针对泰国等经济和金融体系有问题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利用金融工具肆意攻击而造成的。1998年的俄罗斯、1999年的巴西、2000年的土耳其所发生的危机,都造成很大损失,2001年下半年起,南美经济大国阿根廷爆发了1320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危机,导致社会动荡、数易总统、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国际风起云涌,反思金融危机事件,江泽民同志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认为,“金融危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有极强的扩散性和破坏性” 。国家金融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后果有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停滞、诱发经济危机、甚至陷入社会动荡、政治风波乃至局部战争。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已把控制国际金融作为控制全球的战略手段”,“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且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较量的工具”,“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没有金融安全,最终就没有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指示,要增强紧迫感,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要善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周旋,确保金融不受制于人,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

二、江泽民同志关于风险防范的指导方针和途径的认识

(一)关于金融风险的成因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金融不能脱离经济盲目无序发展。有了良好的国民经济素质和效益,才会有健康的金融”。但我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如“在我们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以及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等问题,投资规模过度扩大,物价上涨过快,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江泽民同志认为,“以上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长期积累起来的,有些是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有些是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一时难以避免的,有的则是由于缺乏经验造成的”。也就是说,在改革的进程中由于体制的原因,存在着诸如政府、银行、企业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银企主体预算约束软化,金融业健康运行缺乏微观基础; “国际游资特别是一些对冲基金的过度投机,是可以对国际和各国金融运行发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游资急剧扩张,四处兴风作浪,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造成宏观经济诸多不稳定因素,且社会经济风险逐渐向金融领域集中,集中表现为金融风险,甚至累积为金融危机,威胁着我国金融安全。

(二)防范金融风险的指导方针和途径

 江泽民同志认为,金融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金融风险往往都有一个积少成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形成过程,是可控可防的。“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得力,及时妥善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能够比较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类经济风险”。他认为新时期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通过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具体途径有:

1、深化改革,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银行的企业化改革,以防范银行风险来降低整个金融风险。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商业银行曾经担负了大量的行政、财政职能,以致造成政府、银行和企业关系扭曲,企业的效率也低下,也使银行产生不少呆账坏账,累积了大量风险。他认为“金融体制改革是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他认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其核心问题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尽管法律上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法人,但“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是不是企业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解决。不少人把银行当作行政机关或财政部门,以为银行贷款可以不还,这是产生行政干预金融、企业逃废债务、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等问题的根源”21。因此,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政府和银行关系、银行和企业关系。然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从根本上转变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并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健全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2、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际金融秩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国经济已经不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而独立运行,当他国发生金融、经济风险时,另一国也很难独善其身。1997年由于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对泰国等经济结构存在问题或金融体系不完善的国家发动攻击,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给亚洲甚至全球到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加强地区和世界的金融合作,维护正常的国际金融秩序,共同防范国际游资过度投机的冲击,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对所有国家都有利”22

 3、健全金融法规,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金融业是经营货币及信用业务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高度集中的资金资源、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瞬息万变的交易信息,决定了金融业是风险最大、对安全要求最高的行业。江泽民同志根据英国、美国、泰国以及我国国内风险频发的现状,强调必须把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固然取决于综合国力、金融发展水平、抵御外部经济危机冲击的实力,以及防范国际金融风险转移的能力,但更取决于该国金融监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23。金融经营活动应在严格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界定下进行,不强化金融法治,就难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秩序。认为金融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实是金融秩序混乱、金融隐患和风险因素加大的重要原因。他反复强调:“健全金融法制,严肃金融法纪,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保证金融安全、高效运行的根本要求”24。因此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确保健康的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金融运行环境

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从伦理学角度看,其基本解释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取信于他人;从经济学角度看,它表示价值交换滞后产生的活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金融领域和流通领域赊销、信贷等交易行为。金融业与信用相伴而生,如果信用缺失,金融业无法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没有了信用作依托,会导致银行业“惜贷”和实体企业融资困难并存,两者“双输”的局面。江泽民同志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逃废银行债务和企业贷款难并存的情况,认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现代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重要根基”25。“讲信用,企业和银行才能双赢;不讲信用,必然两败俱伤”26。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信用立法,抓紧建设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从法律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人们的信用行为,依法加大对不讲信用、破坏信用行为的惩戒力度。“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全局出发,自觉增强法治观念和信用意识,旗帜鲜明地与逃废银行债务等失信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并把它作为改进各地投资环境和经济运行环境的重要举措”27

5、建立预警机制,防范金融危机扩散

由于金融创新、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等原因,金融危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扩散性更为突出,突发性金融风险时有发生。突发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不仅严重危害金融体系安全,而且将严重危害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加剧国家政权动荡不安,所以要高度关注突发性金融风险的破坏作用。江泽民同志认为尽管金融风险在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但还是可防可控的。他多次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远虑者安,无虑者忧”。“我们只有站得高一些,远一些,对前进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作出科学预测和正确判断,才能防范于未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一旦遇到风险和不测,就会陷入被动,造成危害和损失”28。“我们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避免临渴掘井”29。这些论述说明了江泽民同志主张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来应对金融风险。所谓金融风险预警,就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资产损失或金融体系遭到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警,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政策和建议。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关键是建立科学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包括货币流通、资产风险、信贷收支、国际业务、利率风险、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等八大指标体系。监管部门对各种指标体系分别设置不同的警戒值,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监管部门密切关注风险预警指标,科学预测和正确判断,防范于未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危机扩散。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金融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防范和化解了包括亚洲金融风暴在内的金融风险,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做好深化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1999年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的讲话《论加强和改进学习》以及2002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和具体途径。这些文件都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思想,是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思想宝库。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金融风险防范思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的关系,继续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对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在内的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7〕〔8〕〔9〕〔10〕〔11〕〔12〕〔16〕〔19〕〔20〕〔22〕〔24江泽民文选: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22932947172712907473748075

2〕〔17〕〔18〕〔28〕〔29江泽民文选: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9,544544539544

3〕〔4〕〔5〕〔613〕〔14〕〔15〕〔21〕〔23〕〔25〕〔26〕〔27江泽民文选:第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6,426427427429428430433431437438438

   作者:蒋家胜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