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课件 >> 概论课 >> 正文
【概论课】专题一 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

日期:2020-10-28 14:49:53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专题一案例.doc

 专题一教案.docx

 专题一PPT.pptx



 

一、教学思路

本专题教学在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下,通过问题链式的教学方式,层层递进,将理论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本专题利用线上关于马克思的漫画和视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马克思生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引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构成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继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并借助案例分析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设的对象是高职院校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基础薄弱,且对思想政治的相关课程认知不足,认同不高,影响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接触和学习过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其基础薄弱,对中国历史了解普遍较少,而且,他们对该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认同度不高,影响其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主体作用难以发挥;第二,他们大多是“0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对网络的依赖性强。另外,“00后”个性比较强,对传统的理论教学兴趣不高,他们喜欢追求新鲜感,追求多样化的趣味课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让青年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当今世界实际、当代中国实际和自身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拓展国际视野,强化学生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专题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二)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专题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研究教学法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等。

六、教学课时

本专题教学安排2课时。

七、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微信云平台分享漫画《给你讲讲马克思》和视频《领风者》片段,请同学们思考:提到马克思,你能想到哪些关键词?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

学生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二)讲授新课

1.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创立者和发展者看,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特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还包括后来马克思主义者们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从其理论价值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为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墓志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该墓志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相比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它突破了其他哲学仅仅解释世界的桎梏,它不仅概括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从实践的立场为人们改变世界提供了方法论。

西方历史学家吕·费弗尔在评价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时提到:“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来了解事实和例证。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充实的许多思想早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了。”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4)思考与讨论: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②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仁人志士都进行过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③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如果回到十月革命后的中国,对比中俄两国探索出路的过程和结果,你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吗?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拍脑门决策”,而是在正确认识当时中国国情、总结国际国内革命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问题一)。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各个阶级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寻求中国出路的探索。(如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起的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的辛亥革命),这些尝试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都以失败告终(问题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经济文化落后、与中国国情相近的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问题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对比中俄两国探索国家出路的结果后,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问题四)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担负起我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步步推向前进,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链接·资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

“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案例: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

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王明认为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根本没有理论,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王明教条地认为要遵从“国际指示”: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照搬。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4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丧失了100%,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9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从个别认识成为全党共识,从理论认识成为实践自觉。而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其代价也是巨大的。实践证明,要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必须准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

第二,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提供了素材。

案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南昌起义之后,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发动了秋收起义,准备会攻长沙。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像霹雳一样出现,从空中一闪而过。原来 5000 多人的队伍,只剩下 1500余人。攻打长沙的计划,严重受挫。12 月,张太雷、叶挺在广州发动起义,结果也失败了。

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各地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基本上都失败了。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失败的队伍,走上了崎岖的山路,上到了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由此开始了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艰辛历程。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辗转来到井冈山。朱毛两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无论中外,都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是当时全党的共同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新运用和发展,它刷新了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经验认真地加以概括和提炼,使优秀的历史传统在新的条件下得以传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进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2)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看,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效果;同时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各国的实践中,必然会产出具有各国特色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完善很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时代课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启了其中国化的历程。历经一百余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相应地产生和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摸索,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创新回答了什么是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怎样实现这样的革命,在这一的指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同时,毛泽东思想还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个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鲜明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做过民族“富起来”的新征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1989年发生严重政治风波,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思想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始终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提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思想;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恰恰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融洽。

3.课程概况及学习建议

(1)课程概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称“概论”课。开设“概论”课是为了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要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2)学习建议

学好“概论”课,一是努力掌握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果取关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理论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4.专题小结

本专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并初步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八、课后思考

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历史史实谈谈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关系?

九、社会实践

观看视频《千年伟人马克思》,感受马克思一生的卓越贡献和成就,写一篇观后心得。

十、阅读书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2.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12月18日。

  • 附件【专题一教案.docx】已下载
  • 附件【专题一案例.doc】已下载
  • 附件【专题一PPT.pptx】已下载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