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专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doc
素材部分.rar
第十六专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一、教学思路: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概括,也是对当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各方面建设方面建设发展的战略谋划,对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应该重点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行集中梳理,以此作为讲授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内容的重点,主要强调新时代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要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要向学生讲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生态文明理念等。
二、学情分析:
(一)教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为主线,吸纳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需要教师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要求。
(二)本节内容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等特征,应该从学生的理念认知入手,结合身边案例和国际影响巨大的案例探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达到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文明理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期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意义重大而深远。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新的决心,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对比分析、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
六、教学课时:
本专题教学安排2课时
七、具体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清点学生人数,组织教学。
教学说明:用手机签到(超星学习通平台)
2.课堂提示:课堂上要带手机、笔、笔记本,教材。手机要按照要求使用,老师没有讲课的时候不能擅自玩手机。
(二)课前复习
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教学说明:
1. 每次课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并对学生表现给予评分,作为平时成绩之一。
2. 可设置思政微课堂环节:利用5分钟时间,提前让学生分组,每组轮换在每次课前进行与本次课程相关内容的“时政微播报”环节作为平时成绩之一进行评分。
(三)课堂教学
(PPT图片展示),让学生感觉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向学生强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教学法)
资料(1)201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习总书记的面朗诵《沁园春.霾》: “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结论: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对比分析法强调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乎生存:生态危机可能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关乎发展: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发展资源
关乎和平:生态资源会引发大规模冲突战争
关乎稳定:人类独特生态系统有稳定临界点
教材内容集中讲授
(提问学生)我国的资源环境的状况是怎样的?你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1.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料: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天人合一思想: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②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重点内容,举例说明):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时,要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避免生态灾难。
(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
(学生讨论)
原因: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意义:有利于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有利于我们这一代的安康,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幸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意方法指导,答题角度原因和意义)
2.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重点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视频播放)“两山”理论出处_纪录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_1'59
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①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资料: 淡水资源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②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环境保护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③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低碳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 能、氢能等。
发展绿色产业
(提问学生)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学生讨论)
①加强教育和宣传,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公民意识)
②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打击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
③坚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⑤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积极宣传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对违章建筑、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举报,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贡献,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如:节约水电纸张等。保护环境如:不随地乱丢乱扔,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木等。节假日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等等(注意方法指导)
3.如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重点:
①生态文明 “四梁八柱”
第一梁是“进一步丰富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第二梁是“形成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三梁是“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第四梁是“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构建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
八类制度: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环境治理体系、市场体系、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
②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可板书强调)
(案例视频)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资料(2)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PPT展示时间线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提问学生)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哪些本国策和战略?
坚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
课后教学拓展(案例+纪录片可作为课后作业或者讨论要求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并完成思考题):
①塞罕坝奇迹
②蚂蚁森林
③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九集);
④习近平生态思想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十九集。
八、课后思考: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九、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或者家乡的新能源汽车展开调查,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节能实效和对环保的贡献等问题。
组织学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家乡在基层民主落实、生态环保、精准扶贫等方面的成就与变化展开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十、阅读书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