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历史人物 >> 正文
陈鹤琴

日期:2015-04-02 11:27:11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等团体主编《幼稚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等刊物和《幼稚教育丛朽》、《幼稚教育论文集》。 

陈鹤琴189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长期从事师范教育与儿童教育工作,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与幼儿教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陈鹤年回国后,最初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兼教务主任。在此期间,他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和幼儿教育学。1923年他创办了鼓楼幼儿园,作为理论研究的实验基地。1927年,他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在南京建立教育实验区,为推广小学教育作实验。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时,他担任校董会董事并兼任该校第二院院长,为推广乡村幼儿园进行实验,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教授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更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了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功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陈教授是一位爱国民主主义者,并且随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受杜威、克伯屈的实验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以后面对旧中国旧教育的因袭旧法、脱离生活、死读书本,便立志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他跟在后边。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教授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因而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因此,陈教授提出“活教育”的口号,试图用“活教育”来改革中国的旧教育。《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抗战期间,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抗战胜利之后,他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体现了他具有“世界的眼光”。他提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教育学生爱劳苦大众的大多数人,恨人类的共同的敌人,不要把自己的享乐建筑在大多数劳苦大众的血泪之上。他的活教育目的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眼光”的胸襟,在当时是属于进步教育思潮之列的。  

活教育的课程

  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问儿童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课的教,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要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他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位引进西方教育的先驱者,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教育家,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中国教育界有四位圣人,他被誉为儿童教育的圣人” 

(来源:摘编自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

张伯苓 :上一篇 | 下一篇:马相伯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