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三个弟子,他们来找苏格拉底请教有关方法问题。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弟子所提出的问题,而是领着他们来到一块麦田边,叫他们从麦田的这一头穿过麦田走到那一头,并且在穿过麦田的过程中采一穗麦穗,看看谁采得最大。同时还规定在穿过麦田的时候,只准向前,不准后退;只准采一次,不准采两次。第一个弟子胸有成竹地走进麦田,没走多远就看到一穗很大的麦穗,毫不犹豫地就采下来了。采完之后,他继续向前走,发现前面的许多麦穗比他手中的还大,由于不准采第二次,他满怀遗憾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接受了第一个弟子的经验:“我可不能轻易地做决定。”他走呀,走呀,走呀,当正要想采一穗时,心想:“如果我采了这一穗,以后碰到再大的怎么办呢?”于是,伸出的手又抽回来了。他继续向前走,虽然遇到一些大的,但是,那种期盼前面有更大麦穗出现的心理,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眼看就要走到麦田的尽头,再不采就要空手结束全程,这时他才匆忙采了一穗。他采的麦穗比第一个弟子的还小。到了第三个弟子,他综合了前两个弟子的教训,进入麦田后他并不急于下结论,先把麦田的全程分为三段,在走第一段路程的时候,他观察、比较,发现麦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他把观察到的麦穗分成大、中、小三类;然后,在走第二段路程的时验证他的分类是否正确;在走第三段路程的时候选了属于大类型的一穗采了下来。这一穗虽然不是全程中最大的一穗,但是较大的一穗,也是三个弟子中最大的一穗,他满意地走完全程。
苏格拉底的第三个弟子之所以采得麦穗最大,科学的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伊索语言》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认为这样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穷人,进去以后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看你怎样用石头煮汤。”她答应了。于是,穷人到路上检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给了他一些盐,然后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锅里。
你也许会想到,穷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掉,美美地喝了一顿肉汤。
试想一下,如果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请给我一碗肉汤喝吧。”恐怕仆人连门都不让进。
以上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学习又岂能例外!人们虽然常说学习无捷径可走,惟有勤学苦练,但在此基础上,再辅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智力相当的学生分成两组,甲组经常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乙组相反。经过一段时间,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甲组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乙组。英国一名社会学者曾调查了几十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们之间的大多数人认为,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重要。
在这里,我们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忽视勤奋。勤奋和方法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勤奋如果是汽车的发动机,方法则是方向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废一方。如果把时间量化分配,95%的时间用在勤奋上,5%的时间用在方法上。在这5%的时间里,和同学交流交流学习心得,总结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反思反思以往的学习方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探讨探讨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为我所用。
同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不要随意突破那5﹪的界限去侵占勤奋的时间。其实,勤奋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最值得重视的学习方法。
二、有些学习方法尽管效率不高,但已经用习惯了,到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就采用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比如,一些同学总是习惯于单纯地背诵记忆,而置多种器官协调记忆于脑后。实验表明,多种器官协同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单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住60%,3天以后只能记住15%;只靠视觉记忆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住70%,3天后记住40%;视觉、听觉并用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还能记住75%。由此看来,把眼(看)、耳(听)、口(念)和手(写)都充分利用起来,换句话说把念、写、看、听结合起来,记忆效果会显著提高。为什么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能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多种器官协同“作战”,能使事物的多种属性以信息的形式,沿着不同的神经通道,同时传递到大脑不同的区域,这样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多个神经联系,而神经联系建立的越多,越复杂,记忆效果就越好。
三、不要认为好的学习方法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面孔,它有可能是经常谋面的老相识,只是以前没有引起重视罢了。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古老的学习方法,在今天依然宝刀不老、锋利无比。
四、不要全盘接受“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这种观点,而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这种观点不全错,错得是以偏概全。很多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同学都是适用的。比如,按遗忘规律记忆,谁能说不适合自己?
总之,不要一味地拼体力、熬时间,一巧取胜才使人成为万物的主宰!
(来源:中国教育人博客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http://hong8880.blog.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