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课件 >> 概论课 >> 正文
【概论课】专题八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日期:2020-11-17 10:59:07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专题八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docx

 专题八  教学课件.pptx

 专题八 教学案例.rar



专题八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 教学思路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并联系国家发展实际,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充实完善了科学发展观。

二、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理论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但思维活跃,反映

迅速。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二)        能力目标: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强化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

(一)   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二)   难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是如何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的

五、教学方法

交互答疑、多媒体讲授、作业测试

六、  教学课时

9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世界银行国家分类标准的数据显示: 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1090美元,但根据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国 0.663 排世界第89位,说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中国离发达国家的门槛相去甚远。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所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中国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相对于以往的发展更加科学,那么些它科学在哪里呢?用怎样的新方法来解决新形势新矛盾?

(二)讲授新课

问题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问题二: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问题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问题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我们遇到的一切问题。党的十六大在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新形势新变化;1世界多极化格局不可逆转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3以信息化为龙头的科技革命,给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做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就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面对挑战。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引入资料:中国医保体系的建立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统筹

兼顾是根本方法。引入案例:统筹兼顾新闻: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我国发展的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保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远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具体说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把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上,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问题二: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全面、协凋,可持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如何实现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发展中,经济建设是首要任务,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其他各项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这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观点。因此首先来看经济建设方面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引入案例:“白菜货”凭啥抱怨“白菜价”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那么我们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呢?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问题。我们以前更多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且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加工部分,依靠人口宏利获得利润,美国次贷危机以后,我国出口下降,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向内需,也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拉动,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加快形成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引入案例:宪法修改,发展民主,凝聚共识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我们还要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定不移的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方面体现以人为本。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引入案例:文化产业渐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炼表达,是同中国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协调一致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的要求。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入案例:关注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引入案例: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我们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把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是: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除以上主要内容外,科学发展观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外交国防领域的运用和展开,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八、课后思考

      1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关系

2请说明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如何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

九、社会实践:调研家乡经济发展情况并提交调研报告

十、阅读书目

      1《十六大报告》

2.《十七大报告》

3.《十八大报告》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