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课件 >> 概论课 >> 正文
【概论课】专题十 百年逐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日期:2020-11-17 11:18:59   发布人:管理员   审核人:   点击:

 

 专题十 教案.docx

 专题十  百年逐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x

 专题十 视频案例.rar

 专题十 文字案例.rar

 专题十 图片案例.rar

 专题十 音频案例.rar



专题十

百年逐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教学思路

本专题遵循教材的逻辑结构,主要围绕中国梦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两个主题出发,从历史、理论和现实角度,重点把握中国梦由来、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系统阐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本专题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知识点明确,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案例,及设计问题,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简单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讲授式教学法等,利用智慧职教云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资源上,充分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视频,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活跃、操作能力比较强的特点,通过视频和典型的典型案例调动他们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进行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梦提出及历史演变。

2.理解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3.掌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4.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全面、发展、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2.能够根据国家发展的路线图,制定自身发展的蓝图。

素质目标:

1.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和历史使命感。

2.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教学难点: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五、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讲授式教学法、 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课堂辩论式教学法、小组研讨式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案例导入

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课堂讨论:

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说说你的梦想。

教师总结:

一个人有自己的梦想,一个国家也有自己的梦想。通往梦想的路,唯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问题一: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视频: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

解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指引中国走向未来精神旗帜,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美好的未来。

那么,总任务和中国梦是什么关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从纵向来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先后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这彰显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中国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1750年中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8%。在康熙年间,全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就占了6个。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先生在2013年谈到中国时他说:“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存在了四千年以上,而且现在依然生机勃勃,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都已成过眼云烟,拉丁美洲文明也已经逝去,可是中国还在!”

同时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造福着全世界,英国人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积累远胜于西方。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了175项之多。

只是到了近代,中国落伍了,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也遭受了深重的苦难,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诞生过各种梦想:有农民阶级的“天国梦”;地主阶级的“洋务梦”;资产阶级的“维新梦”和“共和梦”……。但这些梦想最终又一个个地以失败告终。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担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完成救国,推进兴国与强国,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也才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所以,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中华民族有资格谈“复”兴,也只有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必将实现民族复兴。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 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资料连接:2019 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2)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设立科创板。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外贸外资保持稳定。(3)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4)民生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 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

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 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就要梦想成真。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三句诗生动诠释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镌刻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

从横向来看:中国不可能走,也走不了其他国家的梦

第一种是美国梦

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指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 ——刘植荣《解读美国梦》

从性质上看,美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梦是在大资本绝对统治之下的个人的致富运动。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

从事实上看,美国梦经不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美国虽然在1776年就宣布独立,但是直到1865年才废除了奴隶制;到1870年才明确赋予了黑人男子投票权;1920年才规定各州不得剥夺妇女的选举权。现在种族歧视仍然存在,阶层的鸿沟依然存在,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美国梦”十分虚幻。

第二种是欧洲梦

20世纪之前的欧洲,也像美国一样,推崇个人自由与理性,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开始反思西方文明,其中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提出了欧洲梦,它集中反映在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三种社会思潮中——社会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及生态文明。

与美国梦相比,欧洲梦更加强调社会平等、文化多元与生态友好,是对一种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在现实中也是困难重重。福利国家政策已经使欧洲国家不堪重负。欧元的发行也并未解决欧洲的财政与经济问题。有组织的罢工依旧频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欧洲依旧是以西方为中心的“普世价值”的推动者。所以,看似足够美好的欧洲梦也难以实现。

无论是美国梦还是欧洲梦,虽然表现有所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走的都是资本主义道路,早期都通过殖民侵略与掠夺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现在又依靠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通过资本在全球掠夺和攫取超额利润。

所以,以上两种梦,我们都不可能走,也走不了。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视频:2013年 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

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什么是国家富强? 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资料链接: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

40 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679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82.7 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 1.8%上升到 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 206 亿美元增长到超过 4 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 2 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 1.9 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什么是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资料链接:民族振兴

中国梦也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之梦,中国梦所要实现的正是要让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自立、自强的面貌呈现给世界人民。5000 年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先民作出的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贡献,对于西方社会从封建社会的漫漫黑夜走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过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近代以来,觉醒的中国人由此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梦想之路和探索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加倍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国家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开启民族振兴,实现稳定发展。如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2010 年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具有不可阻挡的趋势,正在走向世界,振兴初露锋芒。

什么是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资料链接:为人民谋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71 元增加到 2.6 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7.4 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 94.4 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 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8.52%,上升 40.6 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 1981 年的 67.8 岁提高到 2017 年的 76.7 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人民共享发展、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道出了政府对国民个体人生、理想的重视和尊重,凸显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重要理念。

三者之间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正因为如此,中国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成为回荡在13亿多人民心中的高昂旋律,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而民安,民富而国强。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素来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和磨难,也没有自弃沉沦,而是始终怀揣梦想,向往光明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因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级巨轮,在这艘巨轮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奋勇前行。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份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资料连接:中国梦是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的统一

中国人的梦想是在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中不断得以实现的。新中国建立初期,人们的梦想就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一梦想在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过程中实现了。1956 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梦想实现的制度基础。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大跃进”时期,人们憧憬的梦想就是:社会主义,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的梦想就是:多打粮多种树,尽快成个万元户。到 2011 年底,中国城市居民 89%拥有住房,都是楼上楼下。1995年中国开始有第一部手机,截至 2018 年一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6.6 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 14.7 亿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的提高,移动宽带用户近 12 亿户,占比达 81.5%,其中 4G 用户保持稳定增长,总数达到 10.6 亿户。可以说,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国民经济越来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人的个人梦想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之中。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中国梦对世界具有吸引力,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习近平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三、奋力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改革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资料连接:抗疫精神,中国精神的生动展现

以“抗疫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从“98抗洪”精神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精神,从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精神到2020年伊始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无不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也正是在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激励之下,中华民族才能够在重重磨难中愈挫愈勇、奋起前进。当前,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与动力共生,矛盾尖锐且任务繁重,需要传承和发扬迎难而上、不惧牺牲、团结高效、无私奉献、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伟大“抗疫精神”,从而为科学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抵御重大风险和解决重大矛盾提供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镑礴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进。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息息相关,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凝聚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力量。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华章。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近代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们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离梦想从未如此接近。同时也要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视频: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的讲话(2014327日)

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习近平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问题二: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目标转化为一项又一项具体可行的任务,分阶段实施完成,才能逐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早在 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奋斗,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1954 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64 年周恩来在三界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两步走”战略,并将其作为在 20 世纪内奋斗的目标。1975 年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二大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又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做了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引领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围绕着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具体说来,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1.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各项 事业全面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 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即在2035年实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能够提前十五年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伟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昭示着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行动指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更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先进思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强大的理论支撑,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成为现实。

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充足的基础和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成果丰硕: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产航母下水、天宫飞天嫦娥奔月、“一带一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减少了,从而为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最牢固的础石。

三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为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足够的发展动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回顾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到,每一个目标的提出都是在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实事求是地做出的。从“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无一不是如此。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使我们能较为全面准确判断国内外环境,更为理性地认识要实现的现代化目标,从而为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足够的发展动力。

四是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有机统一,为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是要实现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强盛,而这一切,最终要依靠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变为现实。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的有机统一,社会才会在稳定、和谐中进步。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带领人民推进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适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切实地提出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策略,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前十五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来源:人民网评:《聚焦党的十九大系列评论之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能提前十五年》

在这一阶段,主要目标要求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跃升至创新型国家前列。

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人权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为增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髙。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社会风尚基本养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

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口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髙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的国土开发格局形成,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阶段的目标要求是:一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问:为什么没有“翻番”指标要求了呢?

这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在哪里呢?是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所以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我们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小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世界的梦,与世界的梦息息相通。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八、课后思考

1.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包括哪些?他们有什么关系?

2.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

3.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九、社会实践

演讲《中国梦,我的梦》

十、阅读书目

1. 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

 

推荐文章

头条文章